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李老先生,读了您上次的佛学问答,使我们这些初信佛教的,好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克服了迷津!真是又感激,且欢喜!现在我也有几个问题,写在这里请您指教!我们台湾地方,信佛教的人虽然很多,但大半都兼信妈祖城隍,或天帝等神道,一般家庭里,虽然大多供奉观音菩萨,但却又与圣母土地并列,且听说清水镇有一所观音庙,每逢二、六、九月观音圣诞,全镇竟大开杀戒,像祀城隍一样的热闹。请问老居士,这些信徒也能称作佛教徒吗?信了佛教,又是否可以再拜神鬼?其后果是升天呢?还是生西?像清水镇的观音庙,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制止他们杀生祀菩萨?

正确答案

尊问须分五段答覆:
一、信佛兼信城隍、妈祖、天帝,家中观音与妈祖并供,这是多神教,并不是纯粹信佛者。
二、清水镇的观音庙,杀生供奉观音,违犯佛戒,大是错误!决不能称为佛教徒,只可算一个不明教理的敬佛人而已。
三、信佛以后,再拜鬼神,尚无不可。因佛家教义,众生平等。只限于拜,不过对他有礼貌而已。若仍归依信奉,就是大错了!(周安士遇见神庙,对他念佛,祝他早归三宝,修净往生,其法甚善)。
四、生西有生西之法,并不是每一个佛教徒都能生西。升天也有升天之条件,也不是供供天拜拜神就能升天。
五、清水镇观音庙,杀生祀菩萨,只可由发大心的佛子前往善劝,使他明理悔罪!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孙中山先生铭言:佛教为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对佛学这样崇拜,何以佛教仍不普遍?统请解释!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日中一食,在佛学问答上,也曾看见解释,并也领教过几位法师,自然各有理由,我想这与善恶上有什么关系,中国风俗,自古就是一日三餐,佛教限一天一餐,岂不是强迫人损害身体?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西游记内说有孙悟空、八戒、沙净、依照佛学说全部都是小说乱造的,为何有说孙悟空是斗战胜佛,八戒是净坛使者,沙净是宝金身罗汉的,这个或是小说乱造的也不一定,依这说是权说或实说?佛为何要分权实?怎么不一直说到极点为止?才不使众生麻烦呢?权实是怎样分别?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说:“我对宗喀巴的佛学思想,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赞成的是他对戒律的重视和示范作用,不赞成的是宗喀巴确立的过于庞大近乎戏论的佛学体系,这种佛学体系从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佛学本有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对于宗喀巴大师的很多佛学观点,我也非常不赞同。”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学深得很,虽然智识阶级,还是难解难说,何况浅学无术的我们,有什么法子来开智慧呢?我以为提倡采用‘赞歌’而把佛教普及到大众之间,比念佛念经的老方法容易而感趣味,可否?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如净土要‘信’,参禅要‘疑’,如‘烦恼即菩提’,又叫‘念佛生极乐世界’,佛又说:‘要常住地狱,并庄严地狱’。这些相对矛盾话,在佛学书籍里易于使初学者迷惑,祈解释。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教谓人之眷属聚会,朋友相交等,皆是恩仇报复,那么如我们由相命学中知道我们个人是与家庭中或父母,或兄弟姊妹中人注定以仇报复,岂不可悲,岂不与儒家‘孝悌之道’相违,所以我认为‘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之说实在害人不浅,为何不在地狱中受苦就够了就算了,如果只有这一世,没有过去世,没有未来世,大家只守‘先王王道’以及‘先王之言’,种一粒豆,得一粒豆,种一棵瓜,得一棵瓜,丝毫不相欺,岂不甚好,所以我深深后悔知道一点佛学(也许我学得不够,但已不敢再前进一步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因明学在“十明”中单独列为一门学科,与内学(佛学)相对,这说明因明并非内学,从因明本身来看,它也是一门佛教和外道以及世俗学界都可以通用的学科,但是为何藏传佛教要将因明列为内学五部之一?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学中,何为旁生?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