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孙中山先生铭言:佛教为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对佛学这样崇拜,何以佛教仍不普遍?统请解释!

正确答案

亲之爱之曰仁,世上众生界线分九,种类则千差万别,不可穷尽,皆有其苦,各希得救。能普救者曰救世,分类救者,只可曰救某某。他教对众生之爱,或爱人而害物,或爱大而害小,多有差等,佛教则九界四生,视同一子,平等拔与,故称‘求世之仁’。其他哲学,多说外境,佛学独说心造,是能追本穷源,故曰‘哲学之母’。科学往往偏重物质,偏重欲望,偏重现量,有利亦有害,是之曰偏。佛学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讲中道,惟求明心见性,主张少欲知足,每一事理,俱说到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仅拘泥现量,能有利而无害,一切圆融,故曰,‘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乃大智大勇之人,识透此机,故大声疾呼,智不及此者,自然相信不过。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按佛教之说,自杀罪极重,假若是为了伸张正义,启醒愚蒙,存志士之仁而自杀者,是否也有罪?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何掺杂世间的善恶是此非彼?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李老先生,读了您上次的佛学问答,使我们这些初信佛教的,好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克服了迷津!真是又感激,且欢喜!现在我也有几个问题,写在这里请您指教!我们台湾地方,信佛教的人虽然很多,但大半都兼信妈祖城隍,或天帝等神道,一般家庭里,虽然大多供奉观音菩萨,但却又与圣母土地并列,且听说清水镇有一所观音庙,每逢二、六、九月观音圣诞,全镇竟大开杀戒,像祀城隍一样的热闹。请问老居士,这些信徒也能称作佛教徒吗?信了佛教,又是否可以再拜神鬼?其后果是升天呢?还是生西?像清水镇的观音庙,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制止他们杀生祀菩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因明学在“十明”中单独列为一门学科,与内学(佛学)相对,这说明因明并非内学,从因明本身来看,它也是一门佛教和外道以及世俗学界都可以通用的学科,但是为何藏传佛教要将因明列为内学五部之一?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说佛教是积极的救世的,而不是悲观消极的厌世的,但尼僧剃发修行于深山古刹中,世事不闻不问,这岂非脱离了社会人群?设若人人如此,则国家社会能繁荣进步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学深得很,虽然智识阶级,还是难解难说,何况浅学无术的我们,有什么法子来开智慧呢?我以为提倡采用‘赞歌’而把佛教普及到大众之间,比念佛念经的老方法容易而感趣味,可否?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日中一食,在佛学问答上,也曾看见解释,并也领教过几位法师,自然各有理由,我想这与善恶上有什么关系,中国风俗,自古就是一日三餐,佛教限一天一餐,岂不是强迫人损害身体?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家人志愿要出家研究佛学为佛弘化,后来因为家中环境关系不能出家是否犯戒请示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神亦多行救世,是否亦等于菩萨?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