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题干)

本题共计 2 个问题

材料:美国股市在经历了战后最大的牛市后,于2000年开始转入下跌,2003年已是边疆下跌的第三个年头。于是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联储应更早一些提高利率,那样就不会发生后来的股市狂跌情况,或至少其程度不会那么严重。实际上,各国中央银行官员中就注意到资产价格上涨问题,认识到资产价格上涨能拉致力消费进一步膨胀,并引发通胀,但绝大部分央行官员却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泡沫。对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做了较为全面的诠释:首先,不能单凭资产价格上涨就断定经济出现泡沫;其次,利率象一口钝刀,升幅太小可能不会有任何作用,升幅过大又会导致经济衰退。格林斯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泡沫自行破灭,然后再利用货币政策消除负面影响。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简答题
1

联系实际说明经济泡沫的本质,并说明泡沫经济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泡沫,无非就是资产价格背离了严重偏离实体经济基础而上升的现象。或者更加明了简单的:即资产价格被高估了。资产价格具体指股票和房地产,而实体经济基础指生产、流通、就业增长率等。
②泡沫经济具有如下特征:
A.出现了价格泡沫;
B.泡沫资产总量在宏观总量中达到了相当的比重;
C.泡沫资产与经济的各方面发生了系统性联系;
D.泡沫资产使经济潜伏危机。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材料中反应了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资产价格中的泡沫,试说明支持这种观点的理由何在?

正确答案

泡沫指资产价格的被高估,它本身存在一个从生成到破灭的过程。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泡沫,是因为:
A.央行并不能准确地断定是否处于泡沫之中;
B.央行并没有非常理想的工具保证在泡沫被刺破时,经济仍然完好无损;
C.利率是抑制资产价格上涨的工具之一,但利率上升幅太小时不起作用,太大时则会导致经济衰退。
D.如其央行刺破泡沫会带来经济衰退,不如让泡沫自行破灭,而同时,央行采取手手段把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材料:美国股市在经历了战后最大的牛市后,于2000年开始转入下跌,2003年已是边疆下跌的第三个年头。于是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联储应更早一些提高利率,那样就不会发生后来的股市狂跌情况,或至少其程度不会那么严重。实际上,各国中央银行官员中就注意到资产价格上涨问题,认识到资产价格上涨能拉致力消费进一步膨胀,并引发通胀,但绝大部分央行官员却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泡沫。对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做了较为全面的诠释:首先,不能单凭资产价格上涨就断定经济出现泡沫;其次,利率象一口钝刀,升幅太小可能不会有任何作用,升幅过大又会导致经济衰退。格林斯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泡沫自行破灭,然后再利用货币政策消除负面影响。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反应了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央银行不应直接刺破资产价格中的泡沫,试说明支持这种观点的理由何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十多年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将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时的货币政策一目了然:只要将消费物价通胀率长期保持在低水平,就能够达到经济与金融稳定的目标。但十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确保金融稳定。20世纪80-90年代的日美发生股市大崩盘时,两国物价都是处于低水平。这一新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转变观点,认为把保持通胀作为唯一目标还不充分。他们认为,有时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利率以遏止资产(如证券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势头,以避免泡沫破灭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对于规模最大和业务较复杂的银行来说,1988年资本标准的缺陷造成大量监管资本的套利机会,这使得规范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比率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值得怀疑。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提到了监管资本套利机会,请解释什么是监管资本套利行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十多年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将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时的货币政策一目了然:只要将消费物价通胀率长期保持在低水平,就能够达到经济与金融稳定的目标。但十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确保金融稳定。20世纪80-90年代的日美发生股市大崩盘时,两国物价都是处于低水平。这一新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转变观点,认为把保持通胀作为唯一目标还不充分。他们认为,有时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利率以遏止资产(如证券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势头,以避免泡沫破灭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对于规模最大和业务较复杂的银行来说,1988年资本标准的缺陷造成大量监管资本的套利机会,这使得规范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比率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值得怀疑。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十多年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将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时的货币政策一目了然:只要将消费物价通胀率长期保持在低水平,就能够达到经济与金融稳定的目标。但十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确保金融稳定。20世纪80-90年代的日美发生股市大崩盘时,两国物价都是处于低水平。这一新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转变观点,认为把保持通胀作为唯一目标还不充分。他们认为,有时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利率以遏止资产(如证券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势头,以避免泡沫破灭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对于规模最大和业务较复杂的银行来说,1988年资本标准的缺陷造成大量监管资本的套利机会,这使得规范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比率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值得怀疑。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十多年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将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时的货币政策一目了然:只要将消费物价通胀率长期保持在低水平,就能够达到经济与金融稳定的目标。但十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确保金融稳定。20世纪80-90年代的日美发生股市大崩盘时,两国物价都是处于低水平。这一新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转变观点,认为把保持通胀作为唯一目标还不充分。他们认为,有时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利率以遏止资产(如证券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势头,以避免泡沫破灭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对于规模最大和业务较复杂的银行来说,1988年资本标准的缺陷造成大量监管资本的套利机会,这使得规范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比率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值得怀疑。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我们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尤其是心理因素的影响,要通过一些实验来考察人,因为现在对投资者行为尚未完全了解,心理上的框架效应对风险管理的影响非常大。过去一些理论,比如说有效市场理论,随机漫步理论,还有泡沫理论,在解释市场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新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包括更加面向客户,更加友好的这些信息技术的使用,会使金融更加民主化,换句话就是使得大众,更多的人能够更便利地运用金融这个工具。那么我们如何吸取过去的教训,将真正的理论用于金融创新这个方面,不仅是美国的事性,同样中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2003年2月25日上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在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主题会议上的发言。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所引材料反应了金融理论在行为领域的发展,请问行为金融学家欧登(Odean)对过度自信的研究得出过什么结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在谈到美国金融机构一边领取纳税人的救助金,一边向部分高管人员发放巨额奖金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指责这是无耻的强盗行为。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9月18日报道,美联储正在策划有关金融机构薪酬机制的新规定。美联储将对其现有的监管对象---5000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800多家州政府注册的区域银行的总裁和其他高管、交易员、信贷员等的整体薪酬方案实施监督。 材料2、2008年以来,从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6600万元“天价”薪酬,到中海油高管千万元收入,再到上市国企公司的期权问题,国企高管的定价问题引发了社会一浪高过一浪的热议和决策高层的持续关注。下面是中国部分金融业2007年高管人员报酬情况。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2285万元;民生银行董事长,1749万元;中国银行首席风险官,987万元,招商银行行长,963万元。  材料3、2009年9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据了解,《意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央企负责人的基础薪酬、绩效薪酬和中长期激励收益等三部分收入做了限高限制,规定了一定的比例和系数。国务院国资委很快就会就贯彻实施《意见》精神向下属中央企业发文,金融企业由财政部和银监会等部门共同研究实施细则。随着各主管部门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意见》的深远影响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显现出来。 要求:请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