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能鉴定其他技能森林管护工

(题干)

本题共计 2 个问题

2005年10月1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和韩家园林业局施业区内普遍降雪,气温骤降,具备计划烧除的气候条件,根据多年经验,按规程的要求进行了点烧工作。21日,气温回升,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求两地停止点烧,并开展全面清理工作。23日下午13时许,呼玛县、韩家园林业局的计划烧除区天气突然骤变,陡然刮起7级大风,阵风达8级,由于生土隔离带只有40米,个别村屯靠山脚和水湿地没有开设隔离带,导致将火烧迹地内的燃烧物刮到控制线以外,飞火四溅,同时出现多个火场,火势急猛,人力无法控制。前线指挥部当即命令全部扑火人员立即撤出控制线范围,转入保卫村屯战役。这场特大森林火灾,火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涉及2个乡、3个林场、25个村,呼玛县北疆乡加河四队烧毁房屋37户,造成140人受灾,共出动7415人,历时8天将火扑灭。

简答题
1

试分析此次火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生火灾的原因:
由于点烧防火线突遇8~9级大风,村屯隔离带开设宽度不足、个别地段隔离带不闭合,隔离带内有树木和杂草,民房附近有杂草,导致山火进村,村屯被烧。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从此次火灾中可以看出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存在的问题:
①在点烧防火线过程中,均存在组织不严密,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而且点烧后没有进行认真的清理。
②隔离带开设标准低,宽度只有40米,没有达到规定开设150米宽的要求。
③个别村屯靠近山脚和水湿地的部位没有开设生土隔离带,致使隔离带没有形成完全闭合。
④生土隔离带开设后没有认真清理,隔离带内有树木和杂草,起不到真正的隔火作用。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2010年黑龙江省龙江县错海林场苗圃,在春季播种了0.3公顷的樟子松,播种前未用硫酸亚铁做土壤处理。6月23~27日连续5天阴雨,总降水量达35毫米以上,由于阴雨,苗圃地上覆盖的草帘未来得及揭下,28日尚将草帘揭下。7月5日左右苗圃技术员在巡查时发现,所有苗床呈团块状地出现病害。受害的樟子松出土苗木茎部不同程度地出现褐色斑点,并呈水渍状,根茎出现腐烂、缢缩,近15%的苗木出现倒伏。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10年黑龙江省龙江县错海林场苗圃,在春季播种了0.3公顷的樟子松,播种前未用硫酸亚铁做土壤处理。6月23~27日连续5天阴雨,总降水量达35毫米以上,由于阴雨,苗圃地上覆盖的草帘未来得及揭下,28日尚将草帘揭下。7月5日左右苗圃技术员在巡查时发现,所有苗床呈团块状地出现病害。受害的樟子松出土苗木茎部不同程度地出现褐色斑点,并呈水渍状,根茎出现腐烂、缢缩,近15%的苗木出现倒伏。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10年黑龙江省龙江县错海林场苗圃,在春季播种了0.3公顷的樟子松,播种前未用硫酸亚铁做土壤处理。6月23~27日连续5天阴雨,总降水量达35毫米以上,由于阴雨,苗圃地上覆盖的草帘未来得及揭下,28日尚将草帘揭下。7月5日左右苗圃技术员在巡查时发现,所有苗床呈团块状地出现病害。受害的樟子松出土苗木茎部不同程度地出现褐色斑点,并呈水渍状,根茎出现腐烂、缢缩,近15%的苗木出现倒伏。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05年6月7日16时30分,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上团乡孟底沟,由于长达半年干旱,雷击起火,引发重大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2550~3800米的山坡上,山体平均坡度30°~45°,属高山狭谷地貌。8日16时20分九龙县林业局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林业人员赶赴火场,对火情进行排查,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立即组成扑火指挥部,县长于9日晨带领专业扑火队员和群众赶赴火场,指挥扑救工作。省林业厅副厅长及州林业局、气象局长等随即组成联合指挥部。12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等也赶赴火场,指导扑救。扑救过程中按照“一保人员安全,二保村寨安全,三保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的原则,结合火场地形、火势、气象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扑打明火、砍伐隔离带和实施人工降雨等扑灭火灾的方案。在人工降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广大扑火队员克服火场海拔高、山势陡、气候干燥、缺水等各种困难,连续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此次火灾过火面积360公顷,2人受轻伤,出动专业人员及群众6384人次,飞机6架次,车辆155台,历时7天将火扑灭。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05年6月7日16时30分,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上团乡孟底沟,由于长达半年干旱,雷击起火,引发重大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2550~3800米的山坡上,山体平均坡度30°~45°,属高山狭谷地貌。8日16时20分九龙县林业局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林业人员赶赴火场,对火情进行排查,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立即组成扑火指挥部,县长于9日晨带领专业扑火队员和群众赶赴火场,指挥扑救工作。省林业厅副厅长及州林业局、气象局长等随即组成联合指挥部。12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等也赶赴火场,指导扑救。扑救过程中按照“一保人员安全,二保村寨安全,三保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的原则,结合火场地形、火势、气象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扑打明火、砍伐隔离带和实施人工降雨等扑灭火灾的方案。在人工降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广大扑火队员克服火场海拔高、山势陡、气候干燥、缺水等各种困难,连续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此次火灾过火面积360公顷,2人受轻伤,出动专业人员及群众6384人次,飞机6架次,车辆155台,历时7天将火扑灭。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05年6月7日16时30分,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上团乡孟底沟,由于长达半年干旱,雷击起火,引发重大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2550~3800米的山坡上,山体平均坡度30°~45°,属高山狭谷地貌。8日16时20分九龙县林业局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林业人员赶赴火场,对火情进行排查,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立即组成扑火指挥部,县长于9日晨带领专业扑火队员和群众赶赴火场,指挥扑救工作。省林业厅副厅长及州林业局、气象局长等随即组成联合指挥部。12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等也赶赴火场,指导扑救。扑救过程中按照“一保人员安全,二保村寨安全,三保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的原则,结合火场地形、火势、气象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扑打明火、砍伐隔离带和实施人工降雨等扑灭火灾的方案。在人工降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广大扑火队员克服火场海拔高、山势陡、气候干燥、缺水等各种困难,连续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此次火灾过火面积360公顷,2人受轻伤,出动专业人员及群众6384人次,飞机6架次,车辆155台,历时7天将火扑灭。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自然火源主要是(),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如大兴安岭和新疆的阿尔泰山地区。(北方题——东北地区)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