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司法卷二
(简答题)

就乙的死亡而言,甲构成何罪?(5分) (二)2003年5月19日下午,S与W共同协商外出购买毒品吸食,W便与J等人预谋乘机抢劫S财物。后W将S带至其居住的出租房内等候出售毒品的人员,并先行通知了J等人。J等人闯入该房,令W离去,并对S进行殴打,当场劫得S手机及银行存折等物。J等人逼迫S说出存折密码,但因当天银行放假而未取成。S在威逼之下与其亲友通电话,谎称在外地与人打架,自己把他人打成重伤,急需3万元为他人支付医疗费。次日中午,该笔钱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内,J等人将该款取走,S在被关押25个小时之后被释放。 问题: 1.J某等人非法关押S25个小时的行为,是否应当以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4分) 2.被告人J逼迫被害人S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绑架罪还是抢劫罪?(6分) 3.被害人J的行为最终应如何评价?(5分)

正确答案

被告人J逼迫被害人S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J逼迫S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在客观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在获取财物的手段上,后者的强度远远大于前者。 在实现不利后果的时间上, 抢劫罪是当场将某种不利后果由可能转为现实; 而敲诈勒索罪在敲诈时往往设定了不利后果转为现实的时间间隔。
本案中,受害人S让其亲友汇钱是在其本人的人身自由受到剥夺、被告人第一次去银行取钱未果的情况下实施的。S已受到或可能受到的暴力、胁迫程度超过了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方面要求。J逼迫S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 也不构成绑架罪。 在绑架罪中, 人质的亲友以及其他关系人对被害人作为人质的事实以及被勒索财物的事实均是明知的。本案中,虽然S被非法关押,但汇款人并不明知S被作为人质和被勒索财物的事实。
另外,从主观方面看,绑架罪的行为人绑架人质是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 行为人自始便明确其绑架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向被绑架人的亲友以及其他关系人勒索财物。本案被告人J在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抢劫意图是明显的。
J逼迫被害人S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本案中被告人非法获得的3万元钱并非出于勒索目的得到的,而是在第一次取钱未果时,逼迫S通过另想他法交付财物所出现的结果, 因此, 应属于抢劫罪中的当场强行劫取财物。 对“当场”不能仅局限于行为实施的现场,只要劫取财物的行为是一个连续的、未完全间断的过程, 那么, 即使不是在犯罪现场实现财物的交付,也应视为当场。
同时,结合被告人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被告人J取得3万元财物的行为应构成抢劫罪。
3.被告人J等人的行为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行为表现为被告人以卖淫为诱饵,使用暴力、胁迫手段当场劫取S的手机、存折等物品,特别是获得该存折的 密码后,其第一个抢劫行为已属于犯罪既遂;而当其同样使用暴力、胁迫手段逼迫S让其亲友汇款并得到该汇款后, 其第二个抢劫行为也已得逞。
两个行为尽管在获取财物的途径上不同, 但都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从整体上看, 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基于同一的犯罪故意, 连续数次实施犯罪行为, 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形。 在连续犯的状态下, 由数次犯罪行为及确定的犯罪故意所满足的应当是数个犯罪构成要件而非一个犯罪构成要件。所以,本案被告人J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的连续犯,对其最终应以抢劫罪 定罪处罚。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 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甲某认为妻子与其离婚,是妻姐丁某从中挑拨所致,遂产生杀死丁及其家人后劫持飞机逃往台湾之念,并得到乙的赞同。之后,甲乙二人购买催泪枪一支,并将催泪枪分解伪装,进行了两次登机试验。同时又准备了毒药“赤血盐”,用于杀害丁及其家人。甲乙二人决定于1999年11月6日晚,杀死丁及其全家后乘长春市至厦门市的班机,将飞机劫持至台湾。11月3日,由甲出资、乙去长春购买了11月7日长春市至厦门市的飞机票二张。后来,乙感到害怕,独自一人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将甲抓获,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1、甲构成何罪?应当如何处罚(有何法定量刑情节)? 2、乙构成何罪?应当如何处罚(有何法定量刑情节)?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某国税稽查局对某科技公司的偷税案件进行查处。该公司董事甲送给国税稽查局局长乙5万元,要求给予关照。乙收钱后,将该公司已涉嫌构成逃税罪的案件仅以罚款了事。不久上级主管部门清理税务违法案件。为避免该公司偷税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乙私自更改数据,隐瞒事实,使该案未移交司法机关。对乙应以何罪论处?( )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甲(1985年5月6日出生)、乙(1986年8月29日出生)、丙(1984年1月26日出生)三人为了庆祝乙的生日,在2000年8月29日晚上商量出去打(偷)狗,回来煮了下酒。甲某向他人借了一支单筒猎枪带上。次日凌晨1时许,三人持猎枪未找到狗,便到一居民家偷鸡。乙、丙进院偷鸡,甲持猎枪在院外望风。当偷出三只鸡时,被事主发现,乙、丙二人即跑出院外。 甲见状,即向房门开了一枪后逃跑,枪弹击中事主家房门的门框。事主兄弟二人闻声跑出房外,追撵三人未果,返回时,在院门外拾得猎枪护木一块,事主两兄弟即蹲藏在院内守候。甲某等3人逃离现场后,甲发现猎枪的护木丢失,担心无法还枪,便提出返回寻找。3人在返回事主家途中,丙某害怕被抓,未敢继续前行。当乙某持猎枪与甲一起寻找护木时,在事主家门前,被正欲抓捕他们的事主兄弟二人发现。事主丁某刚一起身,乙某即向他开了一枪,击中丁某致死。 甲、乙、丙各构成何罪?应当如何处罚?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甲欲杀害乙。某日凌晨3点,甲朝乙的卧室投入毒气,当日上午10时,乙被发现死亡,但经法医鉴定,乙的死亡时间在9小时以前,死亡原因是心脏病突发。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张某(女)为某医学院四年级的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受朋友之托,为楚某(女)作节育复还手术。因缺少临床经验,对突然发生的大出血束手无策,致使楚某因失血过多死亡。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甲骑电动摩托车违章撞伤乙,造成乙手臂骨折。甲送乙到医院治疗,由于护士的疏忽导致乙因药物过敏而死。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而言属于:()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