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简答题)

《车站》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新的尝试,在内容上又融入了作家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什么看法?你是如何评价这部作品的?

正确答案

无场次多声部生活抒情喜剧《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剧作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八个人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和愿望在周末的下午来到一个车站等车进城,几次车过不停之后,其中一个“沉默的人”坚定地迈开双腿徒步进城,其余的七个人则在焦躁不安、抱怨责骂和偶尔对“沉默的人”的猜想中继续原地等待,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车还是没来,人们这才偶然发现这个车站早被废弃了。现在看来,剧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于积极行动、自我救助的现代人生主体精神的肯定。以及对因循保守、目光短浅、缺乏主见、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的善意嘲讽和警示,恰恰是剧作家敏锐把握社会观念变革并积极运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的探索先锋进取的特点。 在艺术形式上,《车站》明显地借鉴了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文立足于本土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上,两相结合,对剧中所欲表现的主旨赋予了新的内涵。剧中人各自带着自己的生活背景而来,并满怀着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目标的憧憬,家长里短的主妇、初次赴约的少女、满怀理想的青年考生、自信技艺超群的师傅、满足于现实既得利益的主任、无所事事却对现实处境愤懑不满的愣头青小伙、痴迷棋艺的大爷,还有不说一句话只有行动的“沉默的人”,戏剧台词几乎全是平直朴素的生活语言,从剧作结尾所有角色还原成普通观众“甲乙丙丁„„”并对剧中人加以评论的设计可以得到体现。而人们在车站一等就是十年,这种用荒诞的手法来表现的象征性极强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隐喻,嘲弄了盲目、被动、保守,在无望的等待中自白耗费时间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剧作家以这样新奇独特的现代手法,打破了舞台与生活的界限,调动起观众的生活经验、思考和感受来参与“演出”,与角色一起创造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世界荒诞感。《车站》最重要的艺术创新。从而揭示出生活内在的矛盾性、复杂性以及还在于剧作家第一次实验了多声部的戏剧语占表达方法。在剧中,不同人物组成不同声部,同时揭示不同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活动,或者几条行动线索齐头并进,交织成复杂、丰富的合音,造成内涵饱满的综合戏剧效应。这种实验既是剧作家实践自己的现代戏剧观的有益尝试,激发了导演和演员表演的新的创作欲望和艺术手段,也开拓了中国话剧史上新的审美形式。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为什么说《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陈奂生上城》全面地显示了高晓声的艺术才华。在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他都作了可贵的探索和革新,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新成就。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沙叶新的戏剧创作具有探索性与创造性,他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段对生活、人生、人类进行思考代表作有《绝对信号》《车站》《野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从1979到1980年间开始的“意识流”小说尝试创作中,《我是谁》的作者是()。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从1979到1980年间开始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作家主要有茹志娟()等。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崛起的诗群》这三篇文章被称为“三个崛起”,它们的作者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由微笑到沉思”是著名评论家黄秋耘对哪位作家的艺术风格在“文革”前后的演变所做的概括?()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色。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