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招录类村官农业农村知识
(简答题)

如何完善社会救济和发展乡村集体福利事业?

正确答案

社会救济制度,是指由政府出资专为那些生活困难的特殊群体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和救济的制度,是我国社会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03年底,在农村享受定期救济困难群众共1160.5万人。在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区,有367.1万村民、176.8万户家庭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困难户114.5万人,五保户30.3万人,其他人员32万人。在未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地区,建立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共有793.4万人、456万户家庭得到了救助。其中:特困户192.7万户、五保户173.9万户、其他救济对象89.3万户。
在我国,特别针对农村贫困群体的社会救济制度有:
1)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五保供养”是指在农村中那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无抚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的村民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属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
2)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为减轻农村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有效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我国探索并建立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救助资金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目前的目标群体仅是针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的医疗救助。
3)社会互助与灾害救助制度。
4)对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减免学费等项的社会政策。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因发展集体公益事业使用的家庭承包地如何确权登记?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公益事业占用的家庭承包地如何进行确权登记?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如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村组集体因生产和公益事业建设占用了农户的承包地,土地该如何确权?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扩大就业、()、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的各个领域、各项事业在相互开放的条件下()状态和过程。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灾害、危机和风险,因此,如何应对这些灾害、危机和风险,就成了一个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政权,始终把防灾救灾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以实施,„„朝廷的救灾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赈济、减免赋税、抚恤安置、劝奖社会助赈等。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减轻危害。因此历代王朝都实行一些防灾对策,例如,兴修水利防范水旱潮灾、加强气象及灾情监测、推广防灾技术、储粮备荒„„。单靠政府救济灾民是不够的,采取多种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助赈,便成了朝廷救灾的重要选择。宋代除继续推行劝奖民间纳粟助赈,元明清有八粟补官及捐纳制度,清代劝捐助赈格外突出。——摘编自《我国古代救灾防灾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岁遇水旱,则遣官祈褥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三由于集历代之大成,可以说,清代救灾措施是最为全面和完备的„„但由于官员腐败,执行不力,远远没有发挥与其完备制度相对等的功用,实践中各级官吏大发灾荒财的情况比比皆是。——摘编自《清代救灾法律制度述评》 材料四: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五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六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灾害、危机和风险,因此,如何应对这些灾害、危机和风险,就成了一个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政权,始终把防灾救灾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以实施,„„朝廷的救灾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赈济、减免赋税、抚恤安置、劝奖社会助赈等。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减轻危害。因此历代王朝都实行一些防灾对策,例如,兴修水利防范水旱潮灾、加强气象及灾情监测、推广防灾技术、储粮备荒„„。单靠政府救济灾民是不够的,采取多种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助赈,便成了朝廷救灾的重要选择。宋代除继续推行劝奖民间纳粟助赈,元明清有八粟补官及捐纳制度,清代劝捐助赈格外突出。——摘编自《我国古代救灾防灾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岁遇水旱,则遣官祈褥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三由于集历代之大成,可以说,清代救灾措施是最为全面和完备的„„但由于官员腐败,执行不力,远远没有发挥与其完备制度相对等的功用,实践中各级官吏大发灾荒财的情况比比皆是。——摘编自《清代救灾法律制度述评》 材料四: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五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六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