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请分别从作害者、受害者的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对怨敌的损害不应生嗔恨。

正确答案

1)作害者:作害者损害他人,是不是他们本性如此呢?如果是的话,那生嗔也没必要,因为他的本性如此,无论接触谁,都具有如是的损害性,并不是只对我个人有如此的伤害;如果不是的话,他本性善良,只是以暂时的因缘害我们,那也不要生嗔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本性。
2)受害者:我们之所以受到这样的伤害,完全是以前曾对众生如此加害过。现在别人来同样损害自己,这也是合乎因果规律的事,自己应该毫无怨言地安忍。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从哪几个角度说明:我们不应贪著身体?请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从因、比喻、数目三个角度,请分别说明暇满人身十分难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敝人认为在地狱受苦应当已够了,比如一件杀人未遂案,杀人者,如已被法律处以应得之刑罚,被害者当不必再因不甘心而寻仇报复,如再寻仇报复法律亦可予被害者适当之处罚,同理,我听闻‘佛’及‘菩萨’皆有神通,难道他们不能阻挡及处罚寻仇报复者(他们的法力可比为世间之法律),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什么不在狱中受尽应得之刑就完毕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角度,分别叙述天人所感受的痛苦。明白这个道理,你还会希求人天福报或死后升天吗?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前中央副刊某君所作‘谈放生’一文,谈及某慈善团体到某山放生,其中也有不少蛇类,因此山麓居民家畜,受其害者不少,虽放了蛇的生而间接害了家畜之命,如此放生到底积了功德,还是造了罪恶?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怨敌因我们而堕落受苦,那我们会不会有恶报呢?修行人依靠怨敌的伤害而修安忍,怨敌是否也会因之而得到利益?请详细分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引用《华严经》的教证进行分析,邪淫、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贪心、害心、邪见,分别会招致什么样的感受等流果?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些佛教徒经常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不要学,我们应该学大乘佛法。”“密宗是鬼神教,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净土宗才适合末法众生的根基。”这些说法有什么过失?请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从因的角度、果的角度分别阐述:修安忍的必要性。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