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学基础》
(简答题)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正确答案

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之蕴含何在。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
B.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入的发掘,爆发出“赤裸裸的自我”,美丑杂陈,正误皆现。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小说《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从军日记》是()战地见闻和感受的实录。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郁达夫的《沉沦》其体现出的是一种()。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郁达夫的小说集()由《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三篇小说组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创造社初创时期,有两座高峰,一是以《女神》闻名的郭沫若,一是以《沉沦》闻名的郁达夫,他们共同建构了创造社()的特色。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五四时期表现青年男女情感纠葛的小说主要有()的《伤逝》、庐隐的《海滨故人》、()的《沉沦》、郭沫若的《喀尔美罗姑娘》、张资平的《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建安文学中的“三曹”是指曹操和他的儿子()和曹植,他们都是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