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单选题)

19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不断上演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生物学界革命与物理学界革命轮番上阵

D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是至高无上的,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了1/3以上的土地,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政治上拥有凌驾于国王贵族之上的超世俗的权力,为了保证教会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教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竭力控制人们的思想。"由以上材料可知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统治者是()。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在社会性功能之中,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学校德育政治-文化功能中的中介。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在社会性功能之中,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学校德育政治、文化功能中的中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作是以这样方式(优胜劣汰)进化的有机体,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廖仁平《社会达尔文主义悖论性质分析》 材料二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的登记失业与职工下岗率。 --陈佳贵《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作是以这样方式(优胜劣汰)进化的有机体,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 --廖仁平《社会达尔文主义悖论性质分析》 材料二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的登记失业与职工下岗率 --陈佳贵《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作是以这样方式(优胜劣汰)进化的有机体,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廖仁平《社会达尔文主义悖论性质分析》 材料二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的登记失业与职工下岗率。 --陈佳贵《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作是以这样方式(优胜劣汰)进化的有机体,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 --廖仁平《社会达尔文主义悖论性质分析》 材料二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的登记失业与职工下岗率 --陈佳贵《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