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有人问:“上师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死?”,“有的人说:上师没有业障,因此不会生病。即使生病也和凡夫不一样,他们是替众生消业。”可是佛经上说:“诸佛非以水洗罪,不能手除众生苦,不移自证于别人,示法真理令解脱。”这和前面的“上师替众生消业”的说法显然有矛盾,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正确答案

“上师”或“法师”是担任传法任务的一种角色,担任这一角色的无论在家男女或出家僧尼,绝大多数都是五根未净,五欲未除,身处轮回的普普通通的凡人,既然是凡人,就无法脱离生老病死的人生规律。
在“上师”的角色中即使是有佛菩萨转世的人,那也是极个别的,而且,虽然是佛菩萨转世,既然转世为人类,就有人类的共同特点,就有生老病死,释迦牟尼享年八十,在莎罗林圆寂,便是最好的例子,难道还有超过释迦牟尼的“上师”么?
再者,“患病替别的众生消业”的说法也只是具大慈大悲心的菩萨的一种发心境界之谓,是一种修菩提心的观想法,如果真能替众生消业,无始以来无量佛菩萨替众生消业,众生的恶业早应该消尽,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受苦受难的六道众生呢?
实际上佛家的观点是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是自作自受,别人无法代替享受和消除。佛和佛法只是指出造善业,因而得乐,消恶业,因而离苦的理由和具体方法。故在经中说:诸佛无法像水洗污垢那样用法力洗去众生身心上的恶业,无法用手摘除别人身上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证得的智慧,能量移植给别人,只是把万法的终极法性和离苦得乐的道理告诉给别人,让众生自己觉悟和自救。符合这条佛语原则的说法才是正确的说法。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有人问宇宙人生观真理是什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问,佛家供佛用,果、香、花、烛、茶,什么意义?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问佛度众生往西方,若度尽不是世界消灭了?请开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问:金刚经说空,弥陀经说有,为什么世尊要说二面?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困无依,能否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以饥寒为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的观点源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这种观念源于理学提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问弥勒菩萨现在住兜率天宫,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住在哪里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问持斋人不食荤,此身是素的或是荤的?与普通人同不同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问我杀猪的人可以不可以拜师,但是他皈依后还要杀猪,这样可以皈依吗?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