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类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简答题)

简述(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

正确答案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简述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虚静和物化说。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庄子的)“虚静”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庄子的得意忘言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虚静”说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庄子的文论思想。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