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供的条件设计一节25分钟的基础部分运动技能的教学片段。某高二(3)班,学生32人,教学内容为学习"二过一"战术配合。场地器材:足球16个、大标志桶8个、小标志桶12个、标志盘52.背心16件、录音机一台。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基本部分(25分钟):
(1)教师示范和讲解足球"二过一"战术目的:认真看示范、观察教师的传球时机、方向、力量及传球后迅速启动、插入防守队员背后接球,知道"二过一"战术的概念和运用时机。
(2)学生四人一组,"二过一"突破标志桶练习目的:学生运球逼近标志桶,传球角度、方向准确、力量适当。
(3)学生四人一组,"二过一"突破一名消极防守队员目的:要求学生传球后迅速启动,插入防守队员背后接球,并将球控好。
(4)学生四人一组,"二过一"突破一名积极防守的队员目的:要求传、插时机球。
(5)学生八人一组,四人进攻、四人防守,完成一组后攻守角色转换,"二过一"突破射进球门得2分,成功完成"二过一"战术但未射进球门得1分,突破射进球门得1分。目的:让学生体会"二过一"战术在攻守转换局部配合的运用时机。在小比赛中运用"二过一"得双倍分的形式,激励学生在比赛中多运用"二过一",体验在比赛中实际运用战术的时机。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供条件,设计一节45分钟的田径课教学,要求包括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高一(2)班,共40人。教学条件:接力棒20个,田径场一块。教学内容:上挑式、下压式传接棒的技术动作。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设计一节45分钟的课程教学,请写出基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高二(2)班,共40人。教学条件:毽子20个,篮球场一块。教学内容:学习踢毽子的几种方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提供的条件,设计出30~35分钟的课堂练习方法及组织方式。某高中一年级的田径必修模块中的耐久跑教学,共有学生40人,教学场地在田径场。要求创设教学情境或改变跑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学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初中物理有关杠杆的一节课的教学片段。 展示:汽水瓶,问学生如何打开瓶盖;生活中的杠杆(剪刀、扳手、订书机、手动抽水机等)。 提问:你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等)。 总结: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设问:为什么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讲解杠杆概念) 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讲解:杠杆的几个概念。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任务: (1)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不少于300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二力平衡”的内容标准为:“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中“二力平衡”一节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如图8.2-2,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1.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 2.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 3.保持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 请把实验条件和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二力平衡需要的条件。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重力、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 任务:(1)写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二力平衡”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步骤,同时说明重要步骤中的设计思想。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3)班,学生40人。场地器材:田径场1块,实心球10~12个、标志物4个、小黑板两块、教学挂图1张。教学内容: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信息及其特征”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有:①信息的概念②信息的特征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3)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浮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某八年级物理教科书“浮力”一节中关于“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内容如下: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我们采用称重法测浮力,所用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长方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下面的表格可供参考: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的相关知识。 任务:(1)写出浮力的定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教师在进行“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环境条件?”“你的假设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假设?”“种子在外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都能萌发吗?”……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思维层层递进。问题: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