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

(题干)

本题共计 3 个问题

去年暑假,北京某中学邱女士发现女儿王某近来电话比较频繁,还有个男孩常在她家楼下徘徊,便找到女儿的班主任苏某反映情况,没想到这却将女儿带入了痛苦的深渊。当苏某发现王某与班里的一名男生关系比较密切后,便在课堂上、教研室里多次翻看王某的书包、日记以及给其他同学的信件,还不许其他同学和她说话。 
原本性格活泼的王某顿时成了“孤家寡人”,同学们都远离她,不敢和她说话。王某在日记里写道:“苏老师经常侮辱我,逼我转学。我一想起这些就害怕,夜里常做噩梦„„”由于无法承受完全被孤立的痛苦,王某于去年10月4日离家出走。 
4天后,当邱女士接到女儿电话,在南京找到她时,王某哭着请求妈妈搬出北京。而在王某出走后,学校和班主任苏某却对此事漠不关心。王某回家以后,心情一直很压抑,后来被诊断患上了忧郁症。 
邱女士特为女儿联系了一所新学校,但因原校提供的学籍卡被涂改过,转学手续迟迟没有办妥。对此,邱女士一家人认为,这是学校在故意刁难他们,间接剥夺了王某的受教育权。 
为此,去年12月1日,王某将班主任苏某和学校告上了法庭,诉讼的请求很简单,只要求老师的一声道歉。

简答题
1

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本案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学生王某(以及她的母亲邱女士)、班主任苏某和学校。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当事人违反了哪些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正确答案

本案是一起教师侵犯未成年学生隐私权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司法机关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而教师苏某却采取了翻看王某书包、日记,并让其他同学疏远王某等歧视性行为,未能尽到教师应尽的义务,严重侵害了王某的人格尊严,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
教师苏某的上述行为和王某的离家出走、精神抑郁的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应向王某作口头赔礼道歉,并给予一定的精神抚慰金。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应当履行“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本案中,王某离家出走后,学校和班主任均对此事漠不关心,此后,学校也未能及时为邱女士提供合格的材料,使得王某的转学手续迟迟未办妥,因而,也间接侵犯了王某的受教育权。
为此,学校应积极为邱女士提供合格的材料,使王某尽早转学。并对苏某进行批评教育或相应处分,且责成其向王某作口头赔礼道歉和给予一定的精神补偿。

答案解析

简答题
3

本案对我们有哪一些启示?

正确答案

①对青春期学生早恋或感情萌动问题,学校、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在此特殊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得侵犯学生的人格和隐私。
②学校应切实履行自身的义务,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使其在履行教育职责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监控,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教师的错误做法和违法行为。
③学生应正确处理青春期感情萌动和与异性交往问题,加强自我约束,遵守校规,努力学习,认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强自我保护,学会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去年暑假,北京某中学邱女士发现女儿王某近来电话比较频繁,还有个男孩常在她家楼下徘徊,便找到女儿的班主任苏某反映情况,没想到这却将女儿带入了痛苦的深渊。当苏某发现王某与班里的一名男生关系比较密切后,便在课堂上、教研室里多次翻看王某的书包、日记以及给其他同学的信件,还不许其他同学和她说话。  原本性格活泼的王某顿时成了“孤家寡人”,同学们都远离她,不敢和她说话。王某在日记里写道:“苏老师经常侮辱我,逼我转学。我一想起这些就害怕,夜里常做噩梦„„”由于无法承受完全被孤立的痛苦,王某于去年10月4日离家出走。  4天后,当邱女士接到女儿电话,在南京找到她时,王某哭着请求妈妈搬出北京。而在王某出走后,学校和班主任苏某却对此事漠不关心。王某回家以后,心情一直很压抑,后来被诊断患上了忧郁症。  邱女士特为女儿联系了一所新学校,但因原校提供的学籍卡被涂改过,转学手续迟迟没有办妥。对此,邱女士一家人认为,这是学校在故意刁难他们,间接剥夺了王某的受教育权。  为此,去年12月1日,王某将班主任苏某和学校告上了法庭,诉讼的请求很简单,只要求老师的一声道歉。 本案对我们有哪一些启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这天,语文讨论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争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  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 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这天,语文讨论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争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  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这天,语文讨论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争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  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这天,语文讨论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争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  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这天,语文讨论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争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  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