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
(简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正确答案

(1)遗传与环境之争:争论最早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主张遗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把学前儿童的发展定义为受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过程。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环境论者强调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封闭的,他们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界资源,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早期经验或先前经验会成为他们日后行为的出发点。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而老师则应该把目光放在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强化与反馈上;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早期的行为属性不能作为预测孩子以后发展的依据。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2)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步步向前推移,发展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而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可用阶段性发展曲线来表示。连续与非连续之争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是质变的过程。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展的关系问题。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个别差异。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