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教育学
(简答题)

分析《谏造大像疏》一文得体的文风特色。

正确答案

臣下向君主进言,希望君主采纳,很需要注意文笔的“得体”。《谏造大像疏》文笔的得体表现在:
(1)不诋毁佛教,仅谏造大像。武则天推崇、扶持佛教,借此巩固其既得的权位。因此,本文回避了对佛教本身的抨击,不危及武则天的根本利益,肯定其造像的出发点,以照顾武则天的心理感受。文章汲取佛教义理,作为谏造大像理论根据,指出:佛家强调,既达涅般彼岸,正法尚应舍弃,“像”为“法”之余,还有何不可舍弃?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在用词方面,紧扣“大像”不说“佛像”以限定所谏劝的范围。
(2)用事实说话,论理实在恳切。作者对佛教泛滥,耗费国财,加重民负,寺院与国争人争财之现状深表担忧,否定了“令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钱以助成之”的方案,批驳了“不损国财,不伤百姓”之谬,指出大兴土木将使国家财尽力竭等等,并充分表达了对统治者长治久安的关注。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填空题)

    《谏造大像疏》文中之“里陌动有经坊,阗阒皆立精舍”是用的对偶结合()格。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谏造大像疏》中“三淮浪沸,五岭烟腾”句,在修辞上采用的是对偶结合()格。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谏造大像疏》中“尊容既广,不可露居,覆以百层,尚忧未遍”旬,在修辞上采用的是对偶结合().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谏造大像疏》中“宝珠殚于缀饰,瑰材竭于轮奂。”“列刹盈衢,无救危亡之祸;缁衣蔽路,岂有勤王之师!”句,在修辞上采用的是对偶结合()格。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除肉刑制》一文的思想、谋篇、文风特色析。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请攻台湾奏本》一文的表意特色是繁约得体、虑事缜密和()。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分析《众议院抄附质问书送大总统的咨文》正件咨文与附件质问书蔚成对照的文风特色。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从修辞角度分析《请均田疏》一文的表述特色。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分析《北京宫殿告成诏》一文之写作特色。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