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社会政策》
(简答题)

论述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模式。所谓奇特的混合模式,是指福利和救济混合、福利和工资混合、国家和单位的混合。也就是说,民政福利其实是一种社会救济的形式,它不是向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供应,而是针对元业、无依靠的贫困群体提供的救济性集中供养。而对于城镇职工福利,则是基于平等原则,把工资的一部分当做福利来平等地分配给单位职工,保障基本生活,同时国家和单位承所有福利责任,表面是单位提供福利,其实是国家背后承担责任。
(2)它是一种双重分割的体系。首先是城乡二元分割,城市福利体系和农村福利体系是分割的。农村福利由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负责;城市福利由国家和单位负责。而且国家通过农 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制度,长期对农村进行利益剥夺,来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供应。其次是城市单位内外的分割。有单位的人员可以依靠单位的职工福利体系, 获得全面而充分的保障z没有单位的城市居民只能依靠自己家庭和街道组织自救E元依、无靠的老、弱、病、残人员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体系和福利供养体系。
(3)它是一种身份差异的等级化福利。虽然在各个单位内部实行的是基于公平原则的福利分配和供应,但是城乡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外,福利水平差异较大。社会福利成了一种单位集团福利,而不是全社会的公平分配的福利。而且公有制程度越高、单位行政级别越高,福利待遇越高$反之,福利水平越差.单位之间、行政级别之间福利待遇严重不公平。
(4)它是一种基于工作伦理的就业关联的福利。建国后社会救济福利方针一直贯彻生产自救、群众互助为主,国家救济为辅助。而随着单位、集体福利设施体系的建立,更是强调工作伦理原则,只有进人工作单位,成为一名职工,才能享受全面而优待的福利待遇。如果你失去了工作单位,就只能依靠街道集体组织的低水平的生产自救。如果你失去了工作能力,又没有家庭依靠,那只能依靠国家最低水平的福利救济。
(5)它是一种去家庭化的福利制度。计划经济时期,虽然家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照顾体系,但是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单位一集体福利其实是在代替家庭的照顾功能。这不是说,毛时代的文化大革命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而是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单位一集体福利设施部分减轻了家庭的照顾责任,已经实现了社会服务的社会化。只不过当时的社会 化表现形式是通过单位一集体体系供应的,和单位一集体身份联系起来,而不是西方的基于公民身份的普遍性福利供应。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论述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特点 。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包括()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福利服务体系包括()。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结合实例,试分析我国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国社会福利服务已经基本形成了()的福利体系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结合社会现实,论述中国新型社会保险体系的特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论述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论述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结合具体实例,论述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