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觉行圆满,才能成佛,觉是自觉,行是度他,就像释迦牟尼佛,莫说后来这些众生,未经他老度化,就是他老涅槃的时候,还有的是不信佛的,这何能说是普度众生,觉行圆满呢?

正确答案

佛度众生,并非只度一次,缘世界无量,众生无量,业力牵引此死彼生,彼死此生,无有已时。佛应身世间,亦无已时,如释尊来此娑婆,已有八千余次之多。所谓圆满者,指一个时期之机熟众生,皆被度尽而言。喻一树之果千颗,生熟有异,必分期采摘也。今日熟五十颗,则来摘五十,明日熟百颗,又来摘一百。今明两日所摘,皆可向人说:应摘者已尽矣。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成佛必须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此种功夫纯属内证,但菩萨宜较佛觉其程度究有深浅,但观音既称古佛化现,何必定退菩萨位,直至当来候补阿弥陀佛位?学人愚痴实难解此意!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菩提树二十四期答何玉居士问: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得成佛一则。解答“圆满”二字:所谓圆满者,指一个时期之机熟众生,皆被度尽而言,喻一树之果千颗,生熟有异,必分期采摘。今日熟五十,则来摘五十,明日熟百颗,则来摘一百,今明二日所摘,皆可向人说,应摘者已摘尽矣。金刚经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又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以一个时期之机熟众生皆被度尽而言,学人愚意以为未究竟圆满,愿再教正?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觉行圆满,仅指一期之机熟众生度尽而言,此只就事迹立解也。请看世尊入灭时,不尚有许多异国众生,未闻佛法乎?若合本迹而言,佛实未曾住涅槃,因众生永不会尽。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经藏多处强调‘请佛住世’、‘不久涅槃’,如阿弥陀佛在法藏比丘时,发四十八大愿,谓不得满愿誓不作佛;然则佛者觉也,乃断惑破障终至于中道极境之果位也,欲求自度度他,觉行圆满,非佛不行,若谓不入涅槃方能住世摄化群生,然则佛果岂是寂灭悲愿,无为变化之绝境也?然则:无住‘涅槃’又何谓也?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禅宗之见性成佛,密宗之当生成佛,此佛与释迦弥陀是异是同?后学以为就愿行圆满上区别,佛是有等级的。然则禅密诸大德,以为然否?又不立文字的心法名曰禅宗,似乎有点勉强,不如‘教外别传’圆融,心法岂是靠修习能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人人若离开恶人,究竟恶人要望谁救度他去归正路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是否一切鬼神皆有五通。若然因何不能自度或度他,而要法师(超度)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弟子自揣可能寿命不长,但悲悯众生之心亦极切,此短暂之时光,应偏重于自度或度他。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禅宗的“见性成佛”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吗?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