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类03294《公共关系案例》

(题干)

本题共计 1 个问题

10万美元寻找主人!
某公司宣传其新型保险柜的卓越功能,登出一则这样的广告:
“10万美元寻找主人!本公司展厅保险柜里存放有10万美元,在不弄响警报器的前提下,各路豪杰可用任何手段拿出享用!”
广告一出,轰动全城。前往一试身手的人形形色色:有工人、学生、工程师、警察和侦探,甚至还有不露声色的小偷,但都没有人能够得手。各大报纸连续几天都为此事作免费报道,影响极大。这家公司的保险柜的声誉随之大增。

简答题
1

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上述案例。

正确答案

1、此案例体现了策划新闻事件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实际应用。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叫“制造新闻”或“策划新闻”,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会的一种技巧。组织通过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的机会,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此案例中,这家公司就策划了“10万美元寻找主人”这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达到了自己的公关目的。
2、此案例是一则以制造新闻获得强大效应的公关实例,新型保险柜公司未出一分钱的广告费,却取得了极好的广告效果。这就是因为他们充分运用了制造新闻事件这一公关手法,引来公众注意,向公众传递了组织和产品的信息,增强了公众的信任感。
3、使用制造新闻的关键是“新”,跟在别人后面,就会失去新闻价值,公众不会产生新鲜感,也就失去兴趣。因此,公关人员应善于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出奇制胜,方能奏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世界第一张丝绸报纸的诞生”与媒介传播 1、背景介绍 杭州凯地丝绸股份公司1993年成立,是由国家、企业职工和外商共同持股的综合型丝绸出口集团。如今凯地丝绸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名牌,深受海外客户的欢迎。这还要从媒介传播说起。当时该公司作为商业大潮中的新生儿,要扩大其社会知名度,生产的丝绸报纸,就需要独具创意的公关宣传和媒介来报道,以塑造企业整体形象,渗透消费者心理,这无疑是最快捷有效之策。同时,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得知世界首版丝绸报纸诞生,也要求收藏还要求展出。 2、调研 以丝绸为材料印刷报纸属新闻界和印刷史上创举,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和保存价值。 3、目标 以有限的公关宣传费,巧妙借助丝绸报纸这一独特载体,赢得媒介和公众热切注视。 4、公关策划创意 杭州国际公关公司为其策划:以丝绸为材料印制浙江省内独家旅游服务报《江南游报》,并向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赠送世界首创的丝绸报纸。 5、实施与执行 《江南游报》丝绸版共印刷100份。1993年6月15日,杭州国际公关公司在北京为该公司举行了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赠送丝绸报纸仪式。行家评价:阅读和观赏效果极佳,反映了当代先进的真丝印花科技水平。 6、评估 世界首创丝绸报被国内20余家报纸、电视台集中报道达30余次,海内外受众人数达2千5百万人次。丝绸报宣传活动,既证实了中国高超的印丝术,也树立了该公司形象,从此开创了丝绸报纸的先河。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世界第一张丝绸报纸的诞生”与媒介传播 1、背景介绍 杭州凯地丝绸股份公司1993年成立,是由国家、企业职工和外商共同持股的综合型丝绸出口集团。如今凯地丝绸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名牌,深受海外客户的欢迎。这还要从媒介传播说起。当时该公司作为商业大潮中的新生儿,要扩大其社会知名度,生产的丝绸报纸,就需要独具创意的公关宣传和媒介来报道,以塑造企业整体形象,渗透消费者心理,这无疑是最快捷有效之策。同时,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得知世界首版丝绸报纸诞生,也要求收藏还要求展出。 2、调研 以丝绸为材料印刷报纸属新闻界和印刷史上创举,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和保存价值。 3、目标 以有限的公关宣传费,巧妙借助丝绸报纸这一独特载体,赢得媒介和公众热切注视。 4、公关策划创意 杭州国际公关公司为其策划:以丝绸为材料印制浙江省内独家旅游服务报《江南游报》,并向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赠送世界首创的丝绸报纸。 5、实施与执行 《江南游报》丝绸版共印刷100份。1993年6月15日,杭州国际公关公司在北京为该公司举行了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赠送丝绸报纸仪式。行家评价:阅读和观赏效果极佳,反映了当代先进的真丝印花科技水平。 6、评估 世界首创丝绸报被国内20余家报纸、电视台集中报道达30余次,海内外受众人数达2千5百万人次。丝绸报宣传活动,既证实了中国高超的印丝术,也树立了该公司形象,从此开创了丝绸报纸的先河。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英国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的泄漏事故对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尽管事故没有对工厂的工人和周围的公众造成放射性危害,但至少损坏了该工厂经营者——英国核燃料公司的声誉。从人员伤害的意义上讲,事故的损失是很小的,但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核燃料公司所作的糟糕的传播工作导致了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不安情绪。 1986年2月5日,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液态钚储藏的压缩空气受到重压,一些雾状钚从罐中泄漏了出来。工厂多年以来第一次亮起了琥珀色的警报,大约30多名非必要人员撤离了危险区,当时只留下了40人来处理泄漏事故,以维护工厂其他部分的安全。 英国核燃料公司在宣布泄漏事故时,暴露了公司危机状态下的困境。一方面它向公众表示,要最大可能地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另一方面又每天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报出消息,这加剧人们的恐惧。每一条消息都使记者有借口得以进行连续报道。 泄漏事故发生在上午10:45~11:45之间。毫无疑问,媒介很快就报道了所发生的事故,因为从工厂蜂拥出来的工人和琥珀色的警报,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工厂出了问题,事故的消息随后就传开了。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记者詹姆斯•威尔金森介绍说,当他中午给工厂打电话时,工厂的新闻办公室还没有人做好发布事故消息的准备,我们所得到的回答只是些站不住脚的许愿,即工媒介的记者一直提心吊胆地等待着。 工厂所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厂里没有足够的新闻发布来应付外界打来的询问鬼话。记者们发现他们要排队等候,于是不确定的因素滋生了人们的不安情绪,英伦三岛为此也十分焦虑。 第三个错误则是英国核燃料公司的新闻办公室在正常工作时间后停止办公。詹姆斯•威尔金森说,当探听消息的人在晚间给公司打去电话时,•电话总机告之,请留下电话号码,等新闻发布人上班后再回电。 最后英国核燃料公司不得不开始收集有关信息。他们花费200万英镑进行广告宣传活动,邀请公众参观塞勒菲尔德展览中心。这种开放政策是通过一年来对公众看待核工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调查表明:对外封闭的核工业,不但会失去公众支持,而且容易引起公众争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英国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的泄漏事故对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尽管事故没有对工厂的工人和周围的公众造成放射性危害,但至少损坏了该工厂经营者——英国核燃料公司的声誉。从人员伤害的意义上讲,事故的损失是很小的,但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核燃料公司所作的糟糕的传播工作导致了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不安情绪。 1986年2月5日,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液态钚储藏的压缩空气受到重压,一些雾状钚从罐中泄漏了出来。工厂多年以来第一次亮起了琥珀色的警报,大约30多名非必要人员撤离了危险区,当时只留下了40人来处理泄漏事故,以维护工厂其他部分的安全。 英国核燃料公司在宣布泄漏事故时,暴露了公司危机状态下的困境。一方面它向公众表示,要最大可能地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另一方面又每天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报出消息,这加剧人们的恐惧。每一条消息都使记者有借口得以进行连续报道。 泄漏事故发生在上午10:45~11:45之间。毫无疑问,媒介很快就报道了所发生的事故,因为从工厂蜂拥出来的工人和琥珀色的警报,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工厂出了问题,事故的消息随后就传开了。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记者詹姆斯•威尔金森介绍说,当他中午给工厂打电话时,工厂的新闻办公室还没有人做好发布事故消息的准备,我们所得到的回答只是些站不住脚的许愿,即工媒介的记者一直提心吊胆地等待着。 工厂所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厂里没有足够的新闻发布来应付外界打来的询问鬼话。记者们发现他们要排队等候,于是不确定的因素滋生了人们的不安情绪,英伦三岛为此也十分焦虑。 第三个错误则是英国核燃料公司的新闻办公室在正常工作时间后停止办公。詹姆斯•威尔金森说,当探听消息的人在晚间给公司打去电话时,•电话总机告之,请留下电话号码,等新闻发布人上班后再回电。 最后英国核燃料公司不得不开始收集有关信息。他们花费200万英镑进行广告宣传活动,邀请公众参观塞勒菲尔德展览中心。这种开放政策是通过一年来对公众看待核工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调查表明:对外封闭的核工业,不但会失去公众支持,而且容易引起公众争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英国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的泄漏事故对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尽管事故没有对工厂的工人和周围的公众造成放射性危害,但至少损坏了该工厂经营者——英国核燃料公司的声誉。从人员伤害的意义上讲,事故的损失是很小的,但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核燃料公司所作的糟糕的传播工作导致了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不安情绪。 1986年2月5日,塞勒菲尔德核反应厂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液态钚储藏的压缩空气受到重压,一些雾状钚从罐中泄漏了出来。工厂多年以来第一次亮起了琥珀色的警报,大约30多名非必要人员撤离了危险区,当时只留下了40人来处理泄漏事故,以维护工厂其他部分的安全。 英国核燃料公司在宣布泄漏事故时,暴露了公司危机状态下的困境。一方面它向公众表示,要最大可能地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另一方面又每天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报出消息,这加剧人们的恐惧。每一条消息都使记者有借口得以进行连续报道。 泄漏事故发生在上午10:45~11:45之间。毫无疑问,媒介很快就报道了所发生的事故,因为从工厂蜂拥出来的工人和琥珀色的警报,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工厂出了问题,事故的消息随后就传开了。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记者詹姆斯•威尔金森介绍说,当他中午给工厂打电话时,工厂的新闻办公室还没有人做好发布事故消息的准备,我们所得到的回答只是些站不住脚的许愿,即工媒介的记者一直提心吊胆地等待着。 工厂所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厂里没有足够的新闻发布来应付外界打来的询问鬼话。记者们发现他们要排队等候,于是不确定的因素滋生了人们的不安情绪,英伦三岛为此也十分焦虑。 第三个错误则是英国核燃料公司的新闻办公室在正常工作时间后停止办公。詹姆斯•威尔金森说,当探听消息的人在晚间给公司打去电话时,•电话总机告之,请留下电话号码,等新闻发布人上班后再回电。 最后英国核燃料公司不得不开始收集有关信息。他们花费200万英镑进行广告宣传活动,邀请公众参观塞勒菲尔德展览中心。这种开放政策是通过一年来对公众看待核工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调查表明:对外封闭的核工业,不但会失去公众支持,而且容易引起公众争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沙松爆炸之后…… 1988年7月20日,南京发生了一起唯一的电冰箱爆炸事件。当晚10点半,城市住宅楼上,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台“沙松牌”电冰箱瞬间开了花。强大的爆炸气浪长生了难以想象的冲击力,使姆指粗的钢筋被扭弯,冰箱门飞出两米远,砸到对面墙上,后座力使冰箱背后的墙面留下几个大窟窿。主人一家四口人都是侥幸捡了条命。 7月22日,南京“扬子晚报”刊出“一台沙松冰箱爆炸的消息和一张现场照片。这条新闻立即在几十万“沙松”用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沙松”被有的用户视为“定时炸弹”。沙松厂驻南京办事处门前人流穿梭,各新闻单位也纷纷上门……。 总厂厂长意识到这一危机事件,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十万火急中立即作出决策,组成了由总工、法律顾问、日方技术专家、省市、中央产品检验、公安等方面人员的事故处理小组。包租南京玄武门饭店,专门用一个会场接待记者,稳住“无冕皇帝”。 随后,各界人士参加的论证会在现场举行。日本制冷专家经检查发现虽经爆炸破坏,压缩机仍在制冷。足以证明爆炸与冰箱质量无关。这一结果,南京电视台对事故进行了录像报道。 走访用户家庭,在录像机前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好时机。当场答应用户要求,赔偿一台180升冰箱,公众反映企业仁至义尽。事件真相大白后得知是,放入冰箱中的丁烷气瓶所至。 事故处理小组将各种情况通报新闻单位,并表示一是讲明爆炸原因;二是感谢新闻界支持;三是感谢当地公众对企业的支持。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的宣传效果,10倍于此事处理的费用。消费者纷纷反映,冰箱门都炸坏了,冰箱还继续制冷呢,产品好,企业责任心强,真是不错。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沙松爆炸之后…… 1988年7月20日,南京发生了一起唯一的电冰箱爆炸事件。当晚10点半,城市住宅楼上,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台“沙松牌”电冰箱瞬间开了花。强大的爆炸气浪长生了难以想象的冲击力,使姆指粗的钢筋被扭弯,冰箱门飞出两米远,砸到对面墙上,后座力使冰箱背后的墙面留下几个大窟窿。主人一家四口人都是侥幸捡了条命。 7月22日,南京“扬子晚报”刊出“一台沙松冰箱爆炸的消息和一张现场照片。这条新闻立即在几十万“沙松”用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沙松”被有的用户视为“定时炸弹”。沙松厂驻南京办事处门前人流穿梭,各新闻单位也纷纷上门……。 总厂厂长意识到这一危机事件,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十万火急中立即作出决策,组成了由总工、法律顾问、日方技术专家、省市、中央产品检验、公安等方面人员的事故处理小组。包租南京玄武门饭店,专门用一个会场接待记者,稳住“无冕皇帝”。 随后,各界人士参加的论证会在现场举行。日本制冷专家经检查发现虽经爆炸破坏,压缩机仍在制冷。足以证明爆炸与冰箱质量无关。这一结果,南京电视台对事故进行了录像报道。 走访用户家庭,在录像机前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好时机。当场答应用户要求,赔偿一台180升冰箱,公众反映企业仁至义尽。事件真相大白后得知是,放入冰箱中的丁烷气瓶所至。 事故处理小组将各种情况通报新闻单位,并表示一是讲明爆炸原因;二是感谢新闻界支持;三是感谢当地公众对企业的支持。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的宣传效果,10倍于此事处理的费用。消费者纷纷反映,冰箱门都炸坏了,冰箱还继续制冷呢,产品好,企业责任心强,真是不错。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沙松爆炸之后…… 1988年7月20日,南京发生了一起唯一的电冰箱爆炸事件。当晚10点半,城市住宅楼上,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台“沙松牌”电冰箱瞬间开了花。强大的爆炸气浪长生了难以想象的冲击力,使姆指粗的钢筋被扭弯,冰箱门飞出两米远,砸到对面墙上,后座力使冰箱背后的墙面留下几个大窟窿。主人一家四口人都是侥幸捡了条命。 7月22日,南京“扬子晚报”刊出“一台沙松冰箱爆炸的消息和一张现场照片。这条新闻立即在几十万“沙松”用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沙松”被有的用户视为“定时炸弹”。沙松厂驻南京办事处门前人流穿梭,各新闻单位也纷纷上门……。 总厂厂长意识到这一危机事件,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十万火急中立即作出决策,组成了由总工、法律顾问、日方技术专家、省市、中央产品检验、公安等方面人员的事故处理小组。包租南京玄武门饭店,专门用一个会场接待记者,稳住“无冕皇帝”。 随后,各界人士参加的论证会在现场举行。日本制冷专家经检查发现虽经爆炸破坏,压缩机仍在制冷。足以证明爆炸与冰箱质量无关。这一结果,南京电视台对事故进行了录像报道。 走访用户家庭,在录像机前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好时机。当场答应用户要求,赔偿一台180升冰箱,公众反映企业仁至义尽。事件真相大白后得知是,放入冰箱中的丁烷气瓶所至。 事故处理小组将各种情况通报新闻单位,并表示一是讲明爆炸原因;二是感谢新闻界支持;三是感谢当地公众对企业的支持。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的宣传效果,10倍于此事处理的费用。消费者纷纷反映,冰箱门都炸坏了,冰箱还继续制冷呢,产品好,企业责任心强,真是不错。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