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学基础》
(填空题)

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的八首白话诗,这被视为新诗的起点。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填空题)

    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西谛即()。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胡适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的()。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1942年2月,24岁的()响应国民政府“青年知识分子入伍”的号召,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副总司令杜聿明兼任军长的第5军司令部,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1918年5月,鲁迅的()发表于《新青年》。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陈独秀主编的()(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在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中对这一方针作了阐释。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