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司法卷四

(题干)

本题共计 3 个问题

甲是A公司(国有房地产公司)领导,因私人事务欠蔡某600万元。蔡某让甲还钱,甲提议以A公司在售的商品房偿还债务,蔡某同意。甲遂将公司一套价值600万元的商品房过户给蔡某,并在公司财务账目上记下自己欠公司600万元。三个月后,甲将账作平,至案发时亦未归还欠款。(事实一)
A公司有工程项目招标。为让和自己关系好的私营公司老板程某中标,甲刻意安排另外两家公司与程某一起参与竞标。甲让这两家公司和程某分别制作工程预算和标书,但各方约定,若这两家公司中标,就将工程转包给程某。程某最终在A公司预算范围内以最优报价中标。为感谢甲,程某花5000元购买仿制古董赠与甲。甲以为是价值20万元的真品,欣然接受。(事实二)
甲曾因公务为A公司垫付各种费用5万元,但由于票据超期,无法报销。为挽回损失,甲指使知情的程某虚构与A公司的劳务合同并虚开发票。甲在合同上加盖公司公章后,找公司财务套取“劳务费”5万元。(事实三)

不定向
1

关于事实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将商品房过户给蔡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B甲将商品房过户给蔡某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C甲虚假平账,不再归还600万元,构成贪污罪

D甲侵占公司600万元,应与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CD项: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通过虚假平账,不再归还600万元的行为,可认定甲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构成贪污罪。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
AB项:甲将商品房过户给蔡某后,在公司财务账目上记下自己欠公司600万元的行为,表明甲并无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主观目的,其挪用公款为自己偿还债务,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但是此时并未超过三个月,尚不构成挪用公款罪。所以,AB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不定向
2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程某虽与其他公司串通参与投标,但不构成串通投标罪

B甲安排程某与他人串通投标,构成串通投标罪的教唆犯

C程某以行贿的意思向甲赠送仿制古董,构成行贿罪既遂

D甲以受贿的意思收下程某的仿制古董,构成受贿罪既遂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AB项:根据《刑法》第223条第1款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串通投标罪的成立需要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本题中程某最终是在A公司预算范围内以最优报价中标,并没有损害A公司利益,且甲、程某与另外两家公司之间也提前存在约定,程某不构成串通投标罪,甲也不构成教唆犯。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C项: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程某谋取的是正当利益,且其赠送给甲的是价值5000元的仿制古董,没有超过亲友正当馈赠的犯罪,不构成行贿罪。所以,C项错误。
D项: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由于甲以为仿制古董是价值20万元的真品,其主观状态远远超过一般亲友之间的正当馈赠,但由于仿制古董的真实价值只有5000元,客观上达不到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所以,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不定向
3

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以非法手段骗取国有公司的财产,构成诈骗罪

B甲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构成贪污罪

C程某协助甲对公司财务人员进行欺骗,构成诈骗罪与贪污罪的想象竞合犯

D程某并非国家工作人员,但帮助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构成贪污罪的帮助犯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AB项: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甲作为国有公司的领导,指使知情的程某虚构与A公司的劳务合同并虚开发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加盖公司公章后套取钱财的行为符合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公共财物,构成贪污罪。B项甲构成贪污罪是因为其是国有单位领导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以职务之便侵占单位财物,而不是仅因为其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所以AB项错误。
CD项:程某并未分得钱款,所以程某不构成贪污罪的共犯。但程某虚开发票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所以,C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案情:2月5日,甲与乙订立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乙购买甲的房屋一套(以下称01号房),价格80万元。并约定,合同签订后一周内乙先付20万元,交付房屋后付30万元,办理过户登记后付30万元。 2月8日,丙得知甲欲将该房屋出卖,表示愿意购买。甲告其已与乙签订合同的事实,丙说愿出90万元。于是,甲与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合同签订后3日内丙付清全部房款,同时办理过户登记。2月11日,丙付清了全部房款,并办理了过户登记。 2月12日,当乙支付第一笔房款时,甲说:房屋已卖掉,但同小区还有一套房屋(以下称02号房),可作价100万元出卖。乙看后当即表示同意,但提出只能首付20万元,其余80万元向银行申请贷款。甲、乙在原合同文本上将房屋相关信息、价款和付款方式作了修改,其余条款未修改。 乙支付首付20万元后,恰逢国家出台房地产贷款调控政策,乙不再具备贷款资格。故乙表示仍然要买01号房,要求甲按原合同履行。甲表示01号房无法交付,并表示第二份合同已经生效,如乙不履行将要承担违约责任。乙认为甲违约在先。3月中旬,乙诉请法院确认甲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甲应履行2月5日双方签订的合同,交付01号房,并承担迟延交付的违约责任。甲则要求乙继续履行购买02号房的义务。 3月20日,丙聘请不具备装修资质的A公司装修01号房。装修期间,A公司装修工张某因操作失误将水管砸坏,漏水导致邻居丁的家具等物件损坏,损失约5000元。 5月20日,丙花3000元从商场购买B公司生产的热水器,B公司派员工李某上门安装。5月30日,李某从B公司离职,但经常到B公司派驻丙所住小区的维修处门前承揽维修业务。7月24日,丙因热水器故障到该维修处要求B公司维修,碰到李某。丙对李某说:热水器是你装的,出了问题你得去修。维修处负责人因人手不够,便对李某说:那你就去帮忙修一下吧。李某便随丙去维修。李某维修过程中操作失误致热水器毁损。 问题: 1.01号房屋的物权归属应当如何确定?为什么? 2.甲、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如何?考察甲、丙之间合同效力时应当考虑本案中的哪些因素? 3.2月12日,甲、乙之间对原合同修改的行为的效力应当如何认定?为什么? 4.乙的诉讼请求是否应当得到支持?为什么? 5.针对甲要求乙履行购买02号房的义务,乙可主张什么权利?为什么? 6.邻居丁所遭受的损失应当由谁赔偿?为什么? 7.丙热水器的毁损,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世界范围内最早在企业内部设置专职法律工作人员的公司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情:国有化工厂车间主任甲与副厂长乙(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在车间的某贵重零件仍能使用时,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该零件报废、需向五金厂(非国有企业)购买的假象(该零件价格26万元),以便非法占有货款。甲将实情告知五金厂负责人丙,嘱丙接到订单后,只向化工厂寄出供货单、发票而不需要实际供货,等五金厂收到化工厂的货款后,丙再将26万元货款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丙为使五金厂能长期向化工厂供货,便提前将五金厂的26万元现金汇至乙的个人账户。乙随即让事后知情的妻子丁去银行取出26万元现金,并让丁将其中的13万元送给甲。3天后,化工厂会计准备按照乙的指示将26万元汇给五金厂时,因有人举报而未汇出。甲、乙见事情败露,主动向检察院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罪行,并将26万元上交检察院。 此外,甲还向检察院揭发乙的其他犯罪事实:乙利用职务之便,长期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远房亲戚戊经营的原料公司采购商品,使化工厂损失近300万元;戊为了使乙长期关照原料公司,让乙的妻子丁未出资却享有原料公司10%的股份(乙、丁均知情),虽未进行股权转让登记,但已分给红利58万元,每次分红都是丁去原料公司领取现金。 问题: 请分析甲、乙、丙、丁、戊的刑事责任(包括犯罪性质、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数罪并罚与法定量刑情节),须答出相应理由。

    答案解析

  • (不定向)

    甲将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乙夜间驾车与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刘某过马路,不慎将其撞成重伤,车辆亦受损。丙下车查看情况,对乙谎称自己留下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乙赶紧将车开走。乙离去后,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离开。刘某因错过抢救时机身亡。(事实一) 为逃避刑事责任,乙找到有驾照的丁,让丁去公安机关“自首”,谎称案发当晚是丁驾车。丁照办。公安机关找甲取证时,甲想到若说是乙造成事故,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就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车损赔偿,便谎称当晚将车借给了丁。(事实二) 后甲找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甲顺利获得7万元保险赔偿。(事实三)

    答案解析

  • (不定向)

    甲将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乙夜间驾车与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刘某过马路,不慎将其撞成重伤,车辆亦受损。丙下车查看情况,对乙谎称自己留下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乙赶紧将车开走。乙离去后,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离开。刘某因错过抢救时机身亡。(事实一) 为逃避刑事责任,乙找到有驾照的丁,让丁去公安机关“自首”,谎称案发当晚是丁驾车。丁照办。公安机关找甲取证时,甲想到若说是乙造成事故,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就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车损赔偿,便谎称当晚将车借给了丁。(事实二) 后甲找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甲顺利获得7万元保险赔偿。(事实三)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甲将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乙夜间驾车与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刘某过马路,不慎将其撞成重伤,车辆亦受损。丙下车查看情况,对乙谎称自己留下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乙赶紧将车开走。乙离去后,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离开。刘某因错过抢救时机身亡。(事实一) 为逃避刑事责任,乙找到有驾照的丁,让丁去公安机关“自首”,谎称案发当晚是丁驾车。丁照办。公安机关找甲取证时,甲想到若说是乙造成事故,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就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车损赔偿,便谎称当晚将车借给了丁。(事实二) 后甲找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甲顺利获得7万元保险赔偿。(事实三)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