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工程考试建造师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单选题)

某施工企业针对建筑主体钢结构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该施工方案应由()进行审批。

A总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B专业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

C专业分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D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多选题)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下列分部分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有()。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施工方案是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加强过程管理首先要熟悉图纸,对工程难点和关键工序、()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某施工企业针对脚手架拆除时因失稳而可能出现倒塌事故,施工企业应编制()。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担一项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基坑开挖深度12m,基坑南侧距基坑边6m处有一栋六层既有住宅楼。基坑土质状况从地面向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0~2m, ②粉质土2~5m, ③沙质土5~10m, ④黏土10~12m。 上层滞水水位在地表以下5m(渗透系数为0.5m/d),地表下18m以内无承压水。基坑支护设计采用灌注桩加锚杆。施丁前,建设单位为节约投资,指示更改设计,除南侧外其余三面均采用土钉墙支护,1:0.1放坡开挖。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北侧支护出现变形,但一直没有引起注意,最终导致北侧支护部分坊塌。事故调查中发现: (1)基坑工程为专业分包,施工总承包单位督促专业分包单位针对深基坑组织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指示基坑分包单位组织了专家论证,定稿后由总承包单位项目总工、总监理工程师签批后组织实施; (2)施工总承包单位及基坑分包单位均未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文件; (3)开挖过程中,由于现场场地狭小,同时在基坑顶堆放材料及设置加工厂; (4)施工过程中,无有效降水措施,仅采用坑底明排,且时断时续; (5)施工程中总承包单位对深基坑作业相关人员仅有安全检查记录,无交底记录及培训教育纪录等其他记录资料。总承包单位认为均应由专业分包单位完成。 【问题】 1.本工程基坑最小降水深度应为多少?降水宜采用何种方式? 2.该基坑坍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技术方面分析,造成该基坑坍塌的可能因素有哪些(至少列出三条)? 3.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分表的要求,针对本基坑支护工程,总承包单位应检查哪些项目? 4.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签批、专家论证是否妥当?分别说明理由。 5.总承包项目经理部是否应对深基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需要,应由谁进行交底?是否需要保存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签字后实施。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某工程采用实际费用法计算承包商的索赔金额,由于主体结构施工受到干扰的索赔事件发生后,承包商应得的索赔金额中除可索赔的直接费外,还应包括( )。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特殊施工过程,除按一般过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经()后执行。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由某企业承建某多功能现代化商务综合大厦,地上46层,地下3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采用泵送混凝土等新技术。建筑物周边都十分接近规划用地红线,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对因工程基坑开挖引起地层变形移动影响十分敏感,且基坑北面临近地铁。该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为确保基坑开挖安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后并由安全总监签字确认后实施。该地下室位于总厚达40多米的淤泥质土之中,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经多方案比较,决定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0cm厚的地下连续墙,而支护结构则为五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的总体方案。经验算,可以满足结构变形和稳定要求,确保地下室开挖施工不至于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周边道路、建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在工程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约为一0.5m,开挖范围位于淤泥质土体内,含水量大,施工必须事前采取降水措施,因基坑围护是采用地下连续墙,具有较好的挡水和抗渗性能。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并编制了降水施工方案。 事件二:根据地质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施工条件等情况,基础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与平板式筏形基础,板厚2m,粧基承台连同地下室的筏形基础同时展开施工。基础底板厚2m,桩基承台厚1.8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P8。由于承台和筏板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开始阶段施工中出现了少许裂缝。为确保施工质量,项目部制定了以下控制裂缝的措施: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加人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30度以内。 (4)分层分块逐步浇筑,加强养护,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5)预埋冷冻管,通人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降温。 事件三:在进行办公楼大厅顶盖模板支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现场浇筑施工时,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12人受伤。经有关部门调查,造成事故主要原因是模板支架搭设质量不符合要求;现场搭设模板支架中使用的部分钢管材料存在质量缺陷;施工现场管理存在严重问题。事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该施工企业作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公安机关依法对有关责任单位的涉案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 1.请指出本案例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分析说明事件二承台和筏板混凝土浇筑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事件三工程事故可定为哪级事故?并说明理由。 4.事件三事故类型是什么?建筑丁程施工现场常见事故还有哪些? 5.结合事件三中部分钢管材料存在质量缺陷的问题,说明进场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有哪些(至少列出四项)?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