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有人说,佛教说“法无定法”、“法门无量”,所以没有固定的体系,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有些人以“法无定法”和“法门无量”为借口,随心所欲地解释佛教,甚至把佛教的修行证道行为变成和外道迷信没有多大区别的随意性选择,这是对佛教理性原则的破坏。
“法”在佛经里面有十种含义。“法无定法”的“法”指的是万物;“法门无量”是说众生无量,心态各异,引入善道的智慧方便也与众生心态相应之义。在未入道之前用种种智慧方便引入正道,入道之后则按统一的轨道修行证果,这两件事并不矛盾。
所谓“方便”并非就是无原则的方便,其原则就是趋于解脱成佛之道。解脱成佛是佛法的统一轨道,如果离开这个原则就不成其为佛法了。这统一轨道就有一种在严格的逻辑规律控制下,与目标体系紧密相连的修道体系,以及总结概括修道规律、对修行人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
整个佛法就像无数零部件组成的一台精密的机器,制作这部机器的原理分散在经、论、律、续等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中。其中大部分经典都是阐明解脱大机器上的某一个部件或者零件。如果说“除了这一部经,其余什么也不要”,那就等于说拿了一个汽车零件就可以当汽车用,这是非常可笑的。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略论》将三乘佛教八万四千法概括为三士道,并将三士道纳入到菩提道的统一轨道,作为一个人一生学修的三个步骤,在般若理论结合修道实践方面提供了一个一法涵盖万法的全面系统的修道方案。
人天果是大、小乘共道;从人天果步入到中士道后,小乘与大乘在此分道扬镳,小乘人只求个人解脱,将此作为终极目标;而大乘佛教在修出世心后,推己及人,发为利众生而成佛的菩提心,步入上士道。
掌握佛教总体理论框架,在学修方面可以避免盲目性,避免走弯路、错路。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有人说藏传佛教不重视佛典的研究,这话对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说:“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这话有道理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说:“佛教密法来源于印度教,非佛说,故不是正宗佛教。”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说:“佛教弟子以与人不争为美德。”所以不应该争辩,这话对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说:“藏传佛教活佛的地位是靠花钱买来的。”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藏传佛教有“中阴成佛”之说,但有人说“那是胡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说:“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且有密法的根据”,是这样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说佛教不烧金纸银纸,但用果、香、花、烛、茶、供养佛菩萨什么意思?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有人说:“藏传佛教格西学位是花钱买来的,不是靠学习成就取得的”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