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简答题)

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

正确答案

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怎样认识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演变的?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小布什出任总统以来,一再宣称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移到亚太地区,60%以上的航空母舰,60%以上的攻击核潜艇,60%以上的远程战略导弹将部署到亚太地区。美国同时将关岛建成又一个前沿战略基地,由关岛出发,美国的战略轰炸机12小时内可以打到中国内地的任何一个地方。 材料2 美国“9•11”事件以来,俄罗斯抓住时机与美国改善关系。普京是事件发生后首批主动给美国总统打电话的首脑之一,还宣布为美国在阿富汗军队的救难工作开放领空,向美国提供有关恐怖分子的情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布什总统通电话,对“9•11”事件表示震惊,对美国人民表示深刻的同情!在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下,还一致发表了《反恐声明》。布什政府开始称中美之间是一种“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材料3 冷战时期无战事的欧洲,由于美欧瓦解南斯拉夫而动荡不安,战乱不止,独联体内一些国家和地区多次发生武装冲突,为“三种势力”所深深困扰(即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非洲先后有20多个国家发生动乱和武装冲突。拉美地区也曾多次发生武装冲突和内战。美国2002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全球作战”方针及其战术和打击政策,追求不受约束地打击任何主权国家。 材料4 冷战结束后,大国较量重点转向以科技为先导,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美国完善并加快实施其高新科技研究计划,以确保其世界领先地位;日本以“科技立国”为指针,制定出“下一代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创造性科学技术推行计划”和“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与欧美展开竞争,欧盟各国联合起来,在“尤里卡计划”基础上,实施联合高科技计划。 在核军备方面,“9•11”事件发生后,俄美高层多次会谈,双方已同意将核弹头控制在1500-1700枚以内。但是美、俄、法、英四国都在加强核武器的研制和更新换代。布什政府决心加快导弹防御系统研发和部署进程,开始将太空军事化,研制发展太空激光武器等。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更加肆无忌惮,凭借其实力地位,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美国在每次重大国际对抗冲突中,都使用了经济制裁和封锁手段。还凭借信息传媒工具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宣扬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试以哲学原理简要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在这个新的全球市场的法则手册中,只有一条法则:适者生存。伴随世界贸易增长而来的是更大的经济投机。结果,经济的基础将偏离实际的生产,而用手指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大量投资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摘自《曼谷日报》2003年1月5日 材料2 信息将在人、组织和国家之间以一种简便的、容易的方式传播。信息传播技术的大量运用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世界各国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维护人类在整个新世纪的安全。 材料3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运转,那它就不可能有现在,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科学技术,那它就不会有未来。” 材料4 世界科技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如果不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时不待我啊!——《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1、2,分析世界科技进步对哲学这门科学的挑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在这个新的全球市场的法则手册中,只有一条法则:适者生存。伴随世界贸易增长而来的是更大的经济投机。结果,经济的基础将偏离实际的生产,而用手指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大量投资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摘自《曼谷日报》2003年1月5日 材料2 信息将在人、组织和国家之间以一种简便的、容易的方式传播。信息传播技术的大量运用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世界各国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维护人类在整个新世纪的安全。 材料3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运转,那它就不可能有现在,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科学技术,那它就不会有未来。” 材料4 世界科技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如果不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时不待我啊!——《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3、4,简述我国将如何迎接科技革命与经济信息化的挑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哪些挑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材料2中列举的发展经济途径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