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简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内涵和影响。

正确答案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刘彻并没有发泄私愤,而是既写了他残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迹,也写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的伟大之处,有着公正的"实录"精神。"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试比较韩愈“不平则鸣”说和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异同。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司马迁书写”发愤”著书强烈愿望的是()。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在()中提出的。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司马迁“发愤著书”与陆机“()”之说,正渊源于屈原的思想。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的思想。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发愤著书”说的提倡者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在文学文论上首先提出”发愤著书”的是(),后是司马迁的“()”说,韩愈的“()”说,欧阳修的“()”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观点,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欧阳修的“诗穷而厉工”相同意思。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