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正确答案

①论争源于胡风文艺思想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冲突,直接导火索则是深受胡风影响的舒芜的长篇论文《论主观》。胡风认为“主观战斗精神”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强调“主观”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并曾著文批评当时创作中的“客观主义”。
②邵荃麟、冯雪峰、何其芳等发表文章批评他们的论点。胡风也发表《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等文章支持舒芜,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论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结束,双方并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对有关现实主义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诸如创作的主观与客观、政治性与艺术性、作家与生活、歌颂与暴露等进行了探讨,影响较深远。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简述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论争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论争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1919年5月至8月,()与胡适围绕着“问题与主义”展开论争。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1945年1月,()在自己主编的《希望》创刊号上发表《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一文,同时又发表了尖锐的哲学论文《论主观》,从而在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内发生了一场关于()问题的论争。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篇,专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体指(),性指作家的才性。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民族形式的论争中,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发表独特见解的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