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简答题)

材料1 有关经济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的比值是30:1,而现在已上升至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2000年9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2 现在,南北差距问题、贫富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发展水平上存在的严重不平等,更加重了南北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也带动了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及其带来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全世界大量贫困人口还没有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实惠。——摘自2000年8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3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资源,而且离不开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市场和廉价商品。这种不平等交换造成了贫富的两极分化,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第三世界国家外债高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摘自200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4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因此,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全球性社会公正问题更显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了一定范围内南北差距的扩大和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边缘化,甚至也引起发达国家内部一些非优势产业的反弹。看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有人文理念的指导,必须注意其发展中的平衡性和公正性问题。在“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课题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任务更加迫切。——摘自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材料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再扩大下去。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阅读2、4,说明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以及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

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历史根源是资本主义列强推行老殖民主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从根本上说,是由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继续推行新殖民主义的结果。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材料1 有关经济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的比值是30:1,而现在已上升至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2000年9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2 现在,南北差距问题、贫富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发展水平上存在的严重不平等,更加重了南北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也带动了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及其带来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全世界大量贫困人口还没有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实惠。——摘自2000年8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3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资源,而且离不开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市场和廉价商品。这种不平等交换造成了贫富的两极分化,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第三世界国家外债高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摘自200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4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因此,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全球性社会公正问题更显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了一定范围内南北差距的扩大和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边缘化,甚至也引起发达国家内部一些非优势产业的反弹。看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有人文理念的指导,必须注意其发展中的平衡性和公正性问题。在“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课题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任务更加迫切。——摘自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材料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再扩大下去。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有关经济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的比值是30:1,而现在已上升至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2000年9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2 现在,南北差距问题、贫富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发展水平上存在的严重不平等,更加重了南北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也带动了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及其带来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全世界大量贫困人口还没有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实惠。——摘自2000年8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3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资源,而且离不开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市场和廉价商品。这种不平等交换造成了贫富的两极分化,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第三世界国家外债高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摘自200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4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因此,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全球性社会公正问题更显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了一定范围内南北差距的扩大和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边缘化,甚至也引起发达国家内部一些非优势产业的反弹。看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有人文理念的指导,必须注意其发展中的平衡性和公正性问题。在“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课题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任务更加迫切。——摘自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材料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再扩大下去。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有关经济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的比值是30:1,而现在已上升至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2000年9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2 现在,南北差距问题、贫富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发展水平上存在的严重不平等,更加重了南北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也带动了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及其带来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全世界大量贫困人口还没有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实惠。——摘自2000年8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3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资源,而且离不开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市场和廉价商品。这种不平等交换造成了贫富的两极分化,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第三世界国家外债高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摘自200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4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因此,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全球性社会公正问题更显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了一定范围内南北差距的扩大和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边缘化,甚至也引起发达国家内部一些非优势产业的反弹。看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有人文理念的指导,必须注意其发展中的平衡性和公正性问题。在“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课题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任务更加迫切。——摘自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材料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再扩大下去。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有关经济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的比值是30:1,而现在已上升至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2000年9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2 现在,南北差距问题、贫富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发展水平上存在的严重不平等,更加重了南北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也带动了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及其带来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全世界大量贫困人口还没有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实惠。——摘自2000年8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3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资源,而且离不开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市场和廉价商品。这种不平等交换造成了贫富的两极分化,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第三世界国家外债高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摘自200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4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因此,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全球性社会公正问题更显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了一定范围内南北差距的扩大和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边缘化,甚至也引起发达国家内部一些非优势产业的反弹。看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有人文理念的指导,必须注意其发展中的平衡性和公正性问题。在“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课题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任务更加迫切。——摘自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材料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再扩大下去。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运用邓小平理论的有关知识,来回答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材料2中列举的发展经济途径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哪些挑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 (1)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 (2)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 (3)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 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