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形象。

正确答案

李尔从一个最高统治者变成一个卑贱的流浪者,地位在变,性格也杂变。莎翁正是通过李尔的改过自新,体现一种人性复归的思想。
李尔王,从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专横暴君,到无家可归的贫民,以后又成了阶下囚,直至心碎而死。其思想情感经过了多次剧变,才完成了“李尔否定李尔”的全过程。
第一次剧变:不认三女儿(身居高位,刚愎自用)及驱逐肯特(忠言逆耳),专横任性到失去理智(理智上最爱三女儿,也知肯特为忠臣)——暴君的父亲
第二次剧变:诅咒大、二女儿,首次跌下最高权位,使他无法忍受,产生“复仇”心理——复仇的父亲
第三次剧变:由可怜自己(雷电颂)进而可怜别人进而同情“穷人”,批判自己,产生质的变化——自省的父亲
第四次剧变:因流浪发疯而清醒,进而批判强权。质变完成,已由暴君变成一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人文主义者的父亲
第五次剧变:跪向三女儿,向她忏悔、求她宽恕——赎罪的父亲
第一次到第四次剧变是从自己与“穷人”关系上反省,第五次剧变则是从伦理关系上否定自己的过去,经过两次“否定”。他既否定了作为暴君的过去,又否定了作为家长制代表的过去,从而完成了“李尔否定李尔”的全过程。但李尔得出了“人”是可怜的两脚动物的结论,说明对人生是悲观的。三女儿死,万念俱灰,心碎而死,这最后一次思想剧变,可见他仍然是一个失败者。
李尔的悲剧(非死不可):内因在于他专横,以自我为中心,后又陷入虚无主义,所谓“咎由自取”。外因在于恶势力造成,而“馅媚”是置他于死地的毒药,他最后失去三女儿,即使、失去赎罪的机会,失去生活与精神的支柱。李尔之所以是悲剧形象,意即,等到他明白要自我否定,重新做人时,条件已不许可,大势已去。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结合作品谈谈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形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结合作品分析于连这一艺术形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及造成的原因。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白嘉轩是白鹿村的族长。既仁义忠厚,又冷酷无情,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复杂性。试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和你自己的看法,分析白嘉轩的形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陆文婷形象的情感内涵和典型意义。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典型意义。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论述中国古代戏曲找一个女性形象,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野心家形象。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