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经济改革、精神探索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新旧两种制度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苦苦探求。

正确答案

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美好的素质却一直被封建婚姻束缚着。当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乏味,感情贫乏,主要兴趣在官场。对她来说,妻子不过是件附属品。安娜同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那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的天性决定了她无法欺骗自己,不能过那种虚伪的生活,“我是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安娜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她拒绝丈夫的劝说,反抗丈夫的阻挠,冲破社会舆论的压制,公开与渥伦斯基一起生活。然而,在她尽情享受爱的幸福与生活的欢乐之后,对儿子的思念之苦和来自内心的谴责之痛逐渐使她难以忍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感和危机感愈演愈烈。失去了一切的安娜想从渥伦斯基身上找回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则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的生是为了爱,她的死也是为了爱,这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外在因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在上流社会,妻子欺骗丈夫,丈夫欺骗妻子的事屡见不鲜,但只要表面上保持“体面”,即丈夫和妻子保持虚伪的“正常”关系,就算合乎常规和体统。安娜是个感情真挚的人,她不愿意过那种虚伪和欺骗的生活,所以毅然离开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结合。因此,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她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敌视她、侮辱她,对她关上了社交大门。安娜在临死前恨恨地说:“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这也是托尔斯泰对那个社会所作的判决。托尔斯泰既对安娜的不幸寄予深切同情,又对她的道德原则和所选择的生活道路有所谴责。但同时又认为,世人无权谴责她,只有上帝才有权指责她破坏了家庭和睦,“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安娜·卡列尼娜》中最能够体现作者托尔斯泰家庭幸福观的女性人物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除了女主人公的线索以外,再以()为第二条情节线索。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除了写《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还写了许多有趣儿童故事的俄国大文豪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为什么说《安娜•卡列尼娜》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创作了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和《安娜•卡列尼娜》。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卷首题词“申冤在我,我必报应”被认为是理解这部作品的一把钥匙。这一题词引自西方的哪一部经典?()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