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类04869《大众传播学》
(单选题)

“北极熊”一词原指生活在北极地带的一种凶猛的哺乳纲大型食肉动物,但在20世纪冷战时期,它成了当时某个推行霸权主义的北方大国的代名词,前者和后者分别是()

A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

B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C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D深层意义与表层意义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根据()的“游戏论”,大众传播媒介仅仅是提供娱乐的一种玩具而不是工具,它是视大众传播媒介等于娱乐或等于玩具的理论。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由()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在传统社会,提供社会“共识”主要是由()来承担的,而在现代媒介社会则成了()的一项主要任务。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数字鸿沟”的概念,起源于1999年美国()发表的一篇题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人民的选择》是()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俄亥俄州的()县进行,所以又称()。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学者R.M.恩特曼在他的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有两种机制对新闻框架的与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种机制是(); 第二种机制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的概念最早见于德国女社会学家诺尔-诺依曼(ElisabethNoelle-Neumann)197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人民的选择》是()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戴维森认为有两种社会显性行为可能与“第三人效果”有关: 一种是(); 另一种则是与抢购、挤兑等群体行为有拳()。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