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略述明代中叶以后戏曲繁荣的原因和发展的概况。

正确答案

从明初到中叶,经过比较长期的稳定,国内各大都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既为明中叶时期戏曲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明中叶后出现的王学左派思想,也打破了程朱理学的长期统治,为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戏剧的产生扫除了思想上的障碍。被统治者看作“异端”的进步思想,直接促进了明中叶后一些具有反封建思想倾向的戏曲的产生;嘉靖中叶以后,明代的主要戏曲传奇的形式日趋完善,大小自由,结构多样,曲、白分工更加明确,音乐的融化性也更强,各种声腔相互交流和吸取。以上三点,促进了明中叶以后戏曲的繁荣。
这一时期戏曲的繁荣首先表现在戏曲创作的大丰收上。戏曲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作家作品。杂剧方面出现了优秀的作家徐渭。传奇方面的成就更加辉煌。汤显祖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个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响。另外如梁辰鱼的《浣纱记》、冯梦龙详定的《精忠旗》等均称佳作。明传奇发展到后期虽产生了不少逞才之作,题材狭窄,但也有一部分作家开始注意现实,不满才子佳人老套,如李玉在明末写成的《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剧,就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描写统治阶级丑恶的精神面貌也相当深刻。
由于戏曲创作的大丰收,出现了不少的戏曲流派,较大的有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吴江派与临川派的热烈争论及其成果,对戏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论战,两派作家对格律和修辞的关系,文采、本色和当行的关系,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以及剧本的演出观点等方面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这些从长期争论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具体有高度的实践意义。反过来又促进了当时创作的繁荣。从晚明开始,就出现了象李玉那样既富才情,又娴音律的大家。所以流派各别是这一时期戏曲繁荣的第二个表现,也推动了戏曲的发展。
戏曲论著大量出现,形成理论探索的高潮是本时期戏曲繁荣发展的第三个表现。如王骥德的《曲律》全面论述南北曲的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方面;对杂剧、传奇、散曲等作品也有所评论。是中国最早而又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吕天成的《曲品》保存了不少明代戏曲史料,并以音律为标准,对部分作品加以短评。明末清初李玉的《北词广正谱》对北曲曲牌搜罗详备,戏曲作家常用为填写曲词的依据。另如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剧品》、魏良辅的《南词引正》等都颇多有价值的短评或论述。
戏曲整理与出版的显著成绩是晚明戏曲发展繁荣的第四个方面的体现。臧懋循的《元曲选》、毛晋的《六十种曲》、沈泰的《盛明杂剧》,以及《词林一枝》、《摘锦奇音》等通俗戏曲选刻本的流传,对戏曲创作与演出都有深远的影响。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简述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明代中叶以后长篇小说的特点是:各类题材均带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线装书约出现于()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昆腔是元末明初流行于()的地方声腔,嘉靖初年,经魏良辅改造后,成为明中叶以后戏曲的主要唱腔。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明代诗文主导地位让位于小说、戏曲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论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三大原因。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