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简答题)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正确答案

(1)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之蕴含何在。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
(2)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入的发掘,爆发出“赤裸裸的自我”,美丑杂陈,正误皆现。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多选题)

    《狂人日记》中维护封建礼教的人物有()。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此后,他的《药》、《孔乙己》、《啊Q正传》、《祝福》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简要说明狂人形象的主要特征。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包括《沉沦》、()和()个短篇。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沉沦》集中表现主人公性苦闷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请简要说明郁达夫在《沉沦》之后,小说创作的变化情况。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创造社初创时期,有两座高峰,一是以《女神》闻名的(),一是以《沉沦》闻名的(),他们共同建构了创造社重主观抒情和浪漫主义的特色。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莎菲女士的日记》“震惊了一代的文艺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