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从理论上认识缘起性空的道理是理性上的分别作用,“见性开悟”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经验。前者是世俗智达到的境界,后者是圣智的境界。
理性的分别作用是抽象的思维,如分别思维认识“蜂蜜”,只是概念性的抽象的认识,无法真实体验蜂蜜的滋味,也得不到真实的蜂蜜,在没有蜂蜜的情况下可以想象蜂蜜。在这种情况下,“蜂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非理性的直觉体验或称直感经验是没有思维活动,也没有任何名称概念,犹如口尝蜂蜜,亲自体验到蜂蜜的滋味。无论知道不知道“蜂蜜”的名称和蜂蜜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尝到蜂蜜的滋味都是一样的。这种体验又是具体的感受,并非语言概念所表达的抽象的相。世人就蜂蜜这种具体的实物来说,既可以用抽象思维来认识,也可以具体地感受,亲口尝到蜂蜜的滋味。
但对心性、物性之类的法性本质,世俗智只能达到概念性理解和想象的接近,所以世间道的最高位,对空性的认识仍然无法超越概念性的认识。
只有见道中出世第一智,即圣智才能达到直觉现观,对空性的直觉现观,称作开悟性。
从世俗的分别智境,达到无分别的现观圣智境界是一种智能类型的转变,绝非一般的认识程度上的差别。
这是一个佛教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语言表达在客观上受到限制,理解上容易产生分歧的很大难题。所以被称为非思议、非言说境。
据当代物理学家说,量子、粒子研究领域中就曾碰到用理性思维无法想象,用语言无法精确表达的近似佛教所说的非思议境界。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缘起性空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解释缘起性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教是讲诸法性空的虚无主义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教中“缘起”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供养宝伞的缘起是什么?这样供养有什么象征性?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一切来自于空,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最后又回归到空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佛陀的教法分别由谁来护持?我们祈祷八大菩萨有什么特殊的缘起?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为什么说人身难得?认识到这点有什么利益?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风与空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