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继续教育教育心理学继续教育
(简答题)

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正确答案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或反应倾向性。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来制定教育的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态度等五种。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