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单选题)

下列5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会产生CO2的试管有()。①葡萄糖+已破裂的细胞②葡萄糖+线粒体③丙酮酸+线粒体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隔绝空气)⑤丙酮酸+细胞质基质(隔绝空气)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①细胞膜破裂,但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葡萄糖仍然可以正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②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所以不可以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③丙酮酸在有氧的情况下,可以进入线粒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④葡萄糖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⑤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因缺乏[H],不能完成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故选C。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部分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的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现象。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实验2-5的现象。 (4)由上述发生的反应可得出什么结论?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下面是某教师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片段: 如下图: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约5%的双氧水,然后在每支试管中滴加2滴1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问题: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预测实验现象,并简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结合该教案,谈谈化学反应原理的一般教学过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当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思考与交流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得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①炸药爆炸;②金属锈蚀;③食物腐败;④离子反应;⑤塑料老化;⑥溶洞形成。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定性的比较,通常要确定一个参照物。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或比较,这就要使用同一定义或标准下的数据。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得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1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O溶液,分别滴入1~2滴lm01/LFeC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实验2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从实验1我们观察到,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因此,通常可以采用调控温度的办法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从实验2我们观察到,MnO2、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新的催化剂的问世,常常意味着化工生产工艺的一次革新和进步。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不只是温度和催化剂。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和化学实验中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是用来调控反应速率的。 1.为什么要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如电冰箱)? 2.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3.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原因是什么? 4.实验室常用约30%左右的硫酸溶液(约3.7 mol/L)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 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锌粒还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会重新增多起来。原因是什么? 从上面的实验和事例可以看出,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当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思考与交流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得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①炸药爆炸;②金属锈蚀;③食物腐败;④离子反应;⑤塑料老化;⑥溶洞形成。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定性的比较,通常要确定一个参照物。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或比较,这就要使用同一定义或标准下的数据。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得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1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O溶液,分别滴入1~2滴lm01/LFeC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实验2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从实验1我们观察到,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因此,通常可以采用调控温度的办法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从实验2我们观察到,MnO2、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新的催化剂的问世,常常意味着化工生产工艺的一次革新和进步。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不只是温度和催化剂。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和化学实验中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是用来调控反应速率的。 1.为什么要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如电冰箱)? 2.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3.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原因是什么? 4.实验室常用约30%左右的硫酸溶液(约3.7 mol/L)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 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锌粒还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会重新增多起来。原因是什么? 从上面的实验和事例可以看出,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并保温一段时间后,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的关系,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 (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两支蜡烛,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 (2)学生就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3)实验探究。 (4)根据实验现象继续讨论,得出结论。 (5)后续思考。 问题: (1)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分别介绍你将如何调控、处理(1)(2)(3)(4)中描述的场面。(2)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何给学生设计后续思考活动?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