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招录类教师招聘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学科专业知识
(单选题)

《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选官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 ②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③依据才学选拔官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 ④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崇尚“学而优则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科举制以才学选拔人才,取代九品中正制是封建政权选拔制度的进步,故①正确;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选拔人才不以门第为标准。寒门子弟也能通过科举做官,扩大了封建政权统治的基础,故②正确;科举考试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而文化知识也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故③正确;由于科举制的推行,中国人形成了对读书的特殊崇拜,形成对“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崇尚,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曾经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座次之,店与铺又次之。”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东晋的孙盛讨论《三国志》与《世语》有关袁绍出兵人数的差异。《三国志》写道:“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世语》则记载:“袁绍仅有步卒五万,骑八千。”孙盛指出:“根据曹操曾对崔琰说,冀州户籍曾有人口三十万,再加上幽、并、青等州,更是不少。袁绍用兵,必然大举出动.所以他出兵十万攻打曹操应属可信。”上述孙盛所说的内容,在历史学中称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 ②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 ③“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 ④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千年的中外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艰难过程,也与经济文化变化密切相关。回首中外往事,到昨天去寻找借鉴,汲取智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得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间权利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分立。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行使政治权利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制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苗正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三1912年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现在已经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缟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