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

A巩固中央集权

B承认土地私有

C发展商品经济

D抑制诸侯势力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中“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是为了消除六国贵族的势力,巩固统一;“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均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其共同目的都可概括为巩固中央集权,A的表述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内容,B、C与题意无关;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所以说不上抑制诸侯势力,D表述有误。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嬴政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试分析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后,于第二年下诏修驰道。《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公元前634年,齐国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起先祖?齐君下令退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却不能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实践具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权(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该文物有助于研究() ①秦朝制度②秦始皇功绩③古代文字演变④秦朝灭亡原因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