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历史学
(简答题)

西汉贾谊给汉文帝上书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未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从事农业生产),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黄宗羲在论及经济政策时说:“(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怪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比较分析以上两种经济思想,并结合其各自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其影响。

正确答案

(1)思想主张截然相反。前者认为农为本,工商为末,应重本抑末;后者认为工商皆本,对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应该保护。两种思想虽然截然相反,但在当时都有积极意义。
(2)西汉前期,经过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当时社会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发展生产,这时,贾谊提出重本抑末的主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
(3)明末清初,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当时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严重阻碍它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冲破这种阻碍。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正是反映了这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答案解析

回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要清楚两个材料的思想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主张重农抑商,一个主张工商皆本。其次结合西汉初年及明末清初的社会情况,分析两种思想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即都有积极和进步的作用。回答此题一定要把材料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回答全面。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长沙屈贾二公祠对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其中的“策可为史”是说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汉文帝封贾谊的学历为学士或硕士或博士?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长沙贾谊祠保留一篇文章,《贾谊不至公卿论》,认为,贾谊的才华超过伊尹和管仲,提出的政治主张可以和周之成就、康王盛世相媲美。但是,汉文帝弃贤才不用,让本具王佐之略的贾谊屈就到诸侯之国,结果致使贾谊不得志抑郁而死,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与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当时()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汉书》里边记载大臣给皇帝上书,说帝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汉文帝十三年,下诏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起因为“缇萦上书”。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把治安作为一个完整概念使用,并对其加以系统阐述的,是公元前173年汉文帝时期的贾谊。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我国历史上最早把“治”和“安”连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的,是公元前173年汉文帝时期的贾谊。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