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图案基础》
(简答题)

论述构成法则。

正确答案

构成图案,要将图像的形体和色彩的重新安排组织。要安排得体,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组织变化,才能形成美的图案设计。
一、统一与变化
一指由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图案要素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趋势的感觉。其特点是严肃、大方、单纯、有静感;但处理不当易单调、简陋。 变化指由性质相异的图案要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显著对比的感觉。如处理得当,显得生动活泼;处理不当,会有杂乱无章之感。 变化与统一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任何一幅作品都由此两因素构成,只不过是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处理变化与统一的要求是相对的。我们应在变化中求统一,求统一中求变化。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可分为均齐式与相对均齐式两类:
均齐式指依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的纹样所组成的形式。均齐式又可分为镜映式与逆对称式、移动对称等。相对均齐指在中心线或中心点)的左右、上下或周围配置不同形(或不同色)均衡分大平式与中国秤(罗马秤)式两种。中国秤式的均衡,指支点两边力臂不等,形不同,但量相同或近似的形式,这是一种不对称的均衡形式。这种形式较为生动、活泼和多变化,但也较难掌握。
三、节奏与韵律
奏原为音乐术语。图案的节奏是指视线在时间上所作的有秩序的运动。节奏是条理与反复组织规律的具体体现。它是以一个或一组纹样为单位(完全纹、母题)作反复、连续、有条理的排列所形成的。它的组织形式有等距离的,也有渐变的,如渐大渐小、渐长渐短、渐疏渐密、渐方渐圆、渐曲渐直、渐明渐暗、渐冷渐暖等。韵律借用诗词的术语,是指图案形式的优美情调,在节奏中表现出像诗歌一样的抑扬顿挫、平队起伏。
四、静感与动感
动感与静感是相对的,它们来自于人们的视觉经验。一般来说,变化的因素倾向与动感,统一的因素趋向与静感。在构图方面,均衡的构图倾向与动感,对称的构图倾向与静感。在线形方面,曲线趋向与动感,直线趋向与静感,倾斜线趋向与动感,垂直线倾向与静感。在面形中,圆形倾向与动感,方形倾向与静感。在色彩上,对比强烈倾向动,含蓄的倾向静。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多选题)

    图案创作要研究形式美法则原因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最著名的比例法则是古希腊人发明的黄金比例()。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统一与变化法则体现了人们厌恶呆板与杂乱的共同审美心声。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统一与变化法则是事物对立统一辩证规律在人类审美活动中的集中反映,也是其他形式美法则的概括表现。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遵循均衡法则的画面,因对比小、变化少,最易使画面产生统一和谐的视觉美感。均衡是装饰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论述图案的表现方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论述图案的组成形式。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构成形式上划分,图案可分为()。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构成装饰图案的基本造型元素()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