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工程考试建造师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管理与实务
(多选题)

基坑变形控制中,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A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B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强度

C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D增加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

E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人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相似试题

  • (多选题)

    当基坑邻近建(构)筑物时,必须控制基坑的变形以保证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控制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 某公司承建地铁A线10标区间隧道,隧道采用两种方法施工,过路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地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双线暗挖隧道净距2.0m,隧道宽6.0m,高10.0m。设计采用中隔壁法(CD工法)施工,明挖基坑深16m,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喷混凝土维护结构,Ф600×12钢管支撑。明挖基坑场地地下管线较多,为此开工前,由各专业管理公司对管线进行改移、拆迁、改移完成后进行开挖。施工中无地下水,基坑周边有高层居民楼、商铺等建筑,距离基坑边缘6~8m。 <1>为保证工程如期完工,暗挖施工由总包单位分包给专业公司施工,专业公司对暗挖方案按以往工程经验进行调整。其施工工序如下图。施工过程中发现地面沉降变形达到50mm,地表变形明显。监督站以施工单位施工控制不严开具罚单,要求整改。 <2>明挖施工中,发现拆改后管线部位地表沉降明显。 <3>由于场地狭窄,施工中仅对桩身变形、轴力、地表变形进行施工监测。基坑开挖中,发现基坑周边上层滞水较为丰富,对施工影响较大,实测变形较为明显,但未超过警戒值。施工单位认为基坑尚安全,继续施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 某公司承建地铁A线10标区间隧道,隧道采用两种方法施工,过路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地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双线暗挖隧道净距2.0m,隧道宽6.0m,高10.0m。设计采用中隔壁法(CD工法)施工,明挖基坑深16m,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喷混凝土维护结构,Ф600×12钢管支撑。明挖基坑场地地下管线较多,为此开工前,由各专业管理公司对管线进行改移、拆迁、改移完成后进行开挖。施工中无地下水,基坑周边有高层居民楼、商铺等建筑,距离基坑边缘6~8m。 <1>为保证工程如期完工,暗挖施工由总包单位分包给专业公司施工,专业公司对暗挖方案按以往工程经验进行调整。其施工工序如下图。施工过程中发现地面沉降变形达到50mm,地表变形明显。监督站以施工单位施工控制不严开具罚单,要求整改。 <2>明挖施工中,发现拆改后管线部位地表沉降明显。 <3>由于场地狭窄,施工中仅对桩身变形、轴力、地表变形进行施工监测。基坑开挖中,发现基坑周边上层滞水较为丰富,对施工影响较大,实测变形较为明显,但未超过警戒值。施工单位认为基坑尚安全,继续施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变形控制之案例分析 1.背景 A公司中标某市地铁车站工程。车站为地下双层三跨箱形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主体基坑长度约212m,宽度约21m,基坑平面呈长方形,开挖深度为16m,围护结构标准段为+1000@1600钻孔桩加三道+609钢支撑。基坑所在位置均为现状道路,基坑长边临近运河,车站围护桩外皮与河堤最近距离约9m,且基坑周边存在多条重要地下管线,基坑安全等级设计定为一级。工程项目部在A公司批准了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保证计划等文件后,组织了实施。 2.问题 (1)试分析本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 (2)简述一级基坑施工安全的主要控制指标 (3)给出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控制基坑底部土体过大隆起的方法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明挖基坑开挖过程中,经监测发现支撑立柱发生缓慢隆起,按基坑变形分析,其可能原因是:( )。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的深层水平变形监测采用()。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墙体水平变形,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时,呈()分布。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