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司法卷四

(题干)

本题共计 3 个问题

甲将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乙夜间驾车与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刘某过马路,不慎将其撞成重伤,车辆亦受损。丙下车查看情况,对乙谎称自己留下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乙赶紧将车开走。乙离去后,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离开。刘某因错过抢救时机身亡。(事实一)
为逃避刑事责任,乙找到有驾照的丁,让丁去公安机关“自首”,谎称案发当晚是丁驾车。丁照办。公安机关找甲取证时,甲想到若说是乙造成事故,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就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车损赔偿,便谎称当晚将车借给了丁。(事实二)
后甲找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甲顺利获得7万元保险赔偿。(事实三)

不定向
1

关于事实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交通肇事后逃逸致刘某死亡,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B乙交通肇事且致使刘某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C丙与乙都应对刘某的死亡负责,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正犯

D丙将刘某藏匿致使其错过抢救时机身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D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事实一中,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后离开,致使刘某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成立故意杀人罪。所以,D项正确。
A项:乙交通肇事后,听从丙的指使逃逸,但被害人刘某的死亡是由于丙的藏匿行为而造成,并非因乙逃逸而得不到救助,乙不构成逃逸致人死亡。所以,A项错误。
B项: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属于结果加重犯,并不单独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所以,B项错误。
C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本题中,乙是驾驶人,丙是乘车人,丙指使乙逃逸,但被害人刘某的死亡是由于丙的藏匿行为而造成,并非因乙逃逸而得不到救助,不成立共犯。所以,C项错误。
不定向
2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伪证罪与包庇罪是相互排斥的关系,甲不可能既构成伪证罪又构成包庇罪

B甲的主观目的在于骗取保险金,没有妨害司法的故意,不构成妨害司法罪

C乙唆使丁代替自己承担交通肇事的责任,就此构成教唆犯

D丁的“自首”行为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触犯包庇罪收起解析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A项:伪证罪和包庇罪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甲作为证人,通过提供虚假证明包庇犯罪人时,则既构成伪证罪,又构成包庇罪。所以,A项错误。
B项:妨害司法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刑事司法秩序,主观状态是故意,明知其行为妨害了国家的司法秩序,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甲明知作伪证,将会使乙逃脱罪责,放任进行的。构成妨害司法罪。所以,B项错误。
C项: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即构成教唆犯。丁触犯包庇罪,乙作为犯罪人,无法成为包庇罪的教唆犯。所以,C项错误。
D项:丁明知乙是犯罪实行人,向公安机关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触犯包庇罪。所以,D项正确。
多选题
3

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骗取保险金,触犯保险诈骗罪

B甲既触犯保险诈骗罪,又触犯诈骗罪,由于两罪性质不同,应数罪并罚

C陈某未将保险金据为己有,因欠缺非法占有目的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D陈某与甲密切配合,骗取保险金,两人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A项:根据《刑法》第198条关于保险诈骗罪的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成立保险诈骗罪。甲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骗取保险金,触犯保险诈骗罪。所以,A项正确。
D项:根据《刑法》第198条第4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陈某作为保险公司的定损员,与甲共谋,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的行为,成立保险诈骗罪的共犯。所以,D项正确。
B项:保险诈骗罪与诈骗罪是特殊法与一般法的关系,甲实施保险诈骗行为,根据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应定保险诈骗罪一罪。所以,B项错误。
C项:职务侵占罪,要求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由于陈某与甲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其为陈某谋利的行为,也视为陈某自己获利,虽未明确将保险金据为己有,但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利的行为,仍然构成职务侵占罪。所以,C项错误。

相似试题

  • (不定向)

    甲将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乙夜间驾车与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刘某过马路,不慎将其撞成重伤,车辆亦受损。丙下车查看情况,对乙谎称自己留下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乙赶紧将车开走。乙离去后,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离开。刘某因错过抢救时机身亡。(事实一) 为逃避刑事责任,乙找到有驾照的丁,让丁去公安机关“自首”,谎称案发当晚是丁驾车。丁照办。公安机关找甲取证时,甲想到若说是乙造成事故,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就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车损赔偿,便谎称当晚将车借给了丁。(事实二) 后甲找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甲顺利获得7万元保险赔偿。(事实三)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情:国有化工厂车间主任甲与副厂长乙(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在车间的某贵重零件仍能使用时,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该零件报废、需向五金厂(非国有企业)购买的假象(该零件价格26万元),以便非法占有货款。甲将实情告知五金厂负责人丙,嘱丙接到订单后,只向化工厂寄出供货单、发票而不需要实际供货,等五金厂收到化工厂的货款后,丙再将26万元货款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丙为使五金厂能长期向化工厂供货,便提前将五金厂的26万元现金汇至乙的个人账户。乙随即让事后知情的妻子丁去银行取出26万元现金,并让丁将其中的13万元送给甲。3天后,化工厂会计准备按照乙的指示将26万元汇给五金厂时,因有人举报而未汇出。甲、乙见事情败露,主动向检察院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罪行,并将26万元上交检察院。 此外,甲还向检察院揭发乙的其他犯罪事实:乙利用职务之便,长期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远房亲戚戊经营的原料公司采购商品,使化工厂损失近300万元;戊为了使乙长期关照原料公司,让乙的妻子丁未出资却享有原料公司10%的股份(乙、丁均知情),虽未进行股权转让登记,但已分给红利58万元,每次分红都是丁去原料公司领取现金。 问题: 请分析甲、乙、丙、丁、戊的刑事责任(包括犯罪性质、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数罪并罚与法定量刑情节),须答出相应理由。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情:甲演出公司与乙服装公司订立合同一份,约定由甲公司提供布料,乙公司为甲公司加工一批服装。完工后,由乙公司送货上门。乙公司完成加工任务后,委托丙运输公司为其送货。两辆送货的卡车在送货途中,遭受雷击。其中一辆卡车幸免逃脱。另一辆起火燃烧,车毁人亡。 事后,甲演出公司要求乙服装公司补齐其定作的全部服装,并承担迟延交货的责任;乙服装公司则主张甲演出公司依照合同约定支付全部加工费,服装损失则应由丙运输公司承担;而丙运输公司要求乙服装公司支付全部运费,并分担部分汽车损失责任。各方争执不下,纷纷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 假设各方均未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情况下: 1.请列举出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几种民事法律关系? 2.甲演出公司可否请求乙服装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3.乙服装公司可否向甲演出公司请求支付全部加工费?为什么? 4.丙运输公司可否请求乙服装公司支付全部运费?可否请求乙服装公司分担毁损汽车的部分损失?为什么?

    答案解析

  • (不定向)

    甲是A公司(国有房地产公司)领导,因私人事务欠蔡某600万元。蔡某让甲还钱,甲提议以A公司在售的商品房偿还债务,蔡某同意。甲遂将公司一套价值600万元的商品房过户给蔡某,并在公司财务账目上记下自己欠公司600万元。三个月后,甲将账作平,至案发时亦未归还欠款。(事实一) A公司有工程项目招标。为让和自己关系好的私营公司老板程某中标,甲刻意安排另外两家公司与程某一起参与竞标。甲让这两家公司和程某分别制作工程预算和标书,但各方约定,若这两家公司中标,就将工程转包给程某。程某最终在A公司预算范围内以最优报价中标。为感谢甲,程某花5000元购买仿制古董赠与甲。甲以为是价值20万元的真品,欣然接受。(事实二) 甲曾因公务为A公司垫付各种费用5万元,但由于票据超期,无法报销。为挽回损失,甲指使知情的程某虚构与A公司的劳务合同并虚开发票。甲在合同上加盖公司公章后,找公司财务套取“劳务费”5万元。(事实三)

    答案解析

  • (不定向)

    甲是A公司(国有房地产公司)领导,因私人事务欠蔡某600万元。蔡某让甲还钱,甲提议以A公司在售的商品房偿还债务,蔡某同意。甲遂将公司一套价值600万元的商品房过户给蔡某,并在公司财务账目上记下自己欠公司600万元。三个月后,甲将账作平,至案发时亦未归还欠款。(事实一) A公司有工程项目招标。为让和自己关系好的私营公司老板程某中标,甲刻意安排另外两家公司与程某一起参与竞标。甲让这两家公司和程某分别制作工程预算和标书,但各方约定,若这两家公司中标,就将工程转包给程某。程某最终在A公司预算范围内以最优报价中标。为感谢甲,程某花5000元购买仿制古董赠与甲。甲以为是价值20万元的真品,欣然接受。(事实二) 甲曾因公务为A公司垫付各种费用5万元,但由于票据超期,无法报销。为挽回损失,甲指使知情的程某虚构与A公司的劳务合同并虚开发票。甲在合同上加盖公司公章后,找公司财务套取“劳务费”5万元。(事实三)

    答案解析

  • (不定向)

    甲是A公司(国有房地产公司)领导,因私人事务欠蔡某600万元。蔡某让甲还钱,甲提议以A公司在售的商品房偿还债务,蔡某同意。甲遂将公司一套价值600万元的商品房过户给蔡某,并在公司财务账目上记下自己欠公司600万元。三个月后,甲将账作平,至案发时亦未归还欠款。(事实一) A公司有工程项目招标。为让和自己关系好的私营公司老板程某中标,甲刻意安排另外两家公司与程某一起参与竞标。甲让这两家公司和程某分别制作工程预算和标书,但各方约定,若这两家公司中标,就将工程转包给程某。程某最终在A公司预算范围内以最优报价中标。为感谢甲,程某花5000元购买仿制古董赠与甲。甲以为是价值20万元的真品,欣然接受。(事实二) 甲曾因公务为A公司垫付各种费用5万元,但由于票据超期,无法报销。为挽回损失,甲指使知情的程某虚构与A公司的劳务合同并虚开发票。甲在合同上加盖公司公章后,找公司财务套取“劳务费”5万元。(事实三)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