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语言学
(简答题)

我无而诈,而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正确答案

我不欺骗你,你也不用防备我。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填空题)

    《左传•宣公十二年》:“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句中“讨”的意思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左传·襄公十五年》);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这里两句中的“诸”都是兼词,等于“之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此句的“饮”读音和意义各是什么?它另外有何音何义?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唯尔有神裁之,沉玉而济”(《左传·襄公十八年》),“使千人没水求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句中的“沉”与“没”的差别何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左传?昭公十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连绵词“匍匐”在古书中见到多种写法,例如: 《战国策·秦策》:“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史记·苏泰列传》:“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诗经·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左传·昭公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请说明这些连绵词书写用字比较自由的原因。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