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工程考试建造师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管理与实务
(简答题)

某城市排水南干线工程,管道为DN1200~1500mm的混凝土管,覆土深3.6~4.0m,总长1636m;施工范围为路边绿地,土质条件较好,无需降低地下水。施工方案除下穿现况道路段采用人工顶管施工外,全部采用开槽敷设管道。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1)施工过程检查发现,为了减少顶进阻力,施工人员在管端四周超挖20mm。 (2)顶管过程出现30mm偏差,作业队负责人采取挖土校正法,即在管体偏向一侧少挖土,而在另一侧多超挖些,强制管道在前进时向另一侧偏移。 (3)依据第三方监测数据,管顶上方测点沉降数值过大,监理要求施工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就背景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补救?

正确答案

可采取补救措施:一是应立即降低顶进速度,二是减小管段的超挖量,三是加强管道内的背后注浆。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某城市排水南干线工程,管道为DN1200~1500mm的混凝土管,覆土深3.6~4.0m,总长1636m;施工范围为路边绿地,土质条件较好,无需降低地下水。施工方案除下穿现况道路段采用人工顶管施工外,全部采用开槽敷设管道。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1)施工过程检查发现,为了减少顶进阻力,施工人员在管端四周超挖20mm。 (2)顶管过程出现30mm偏差,作业队负责人采取挖土校正法,即在管体偏向一侧少挖土,而在另一侧多超挖些,强制管道在前进时向另一侧偏移。 (3)依据第三方监测数据,管顶上方测点沉降数值过大,监理要求施工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城市排水南干线工程,管道为DN1200~1500mm的混凝土管,覆土深3.6~4.0m,总长1636m;施工范围为路边绿地,土质条件较好,无需降低地下水。施工方案除下穿现况道路段采用人工顶管施工外,全部采用开槽敷设管道。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1)施工过程检查发现,为了减少顶进阻力,施工人员在管端四周超挖20mm。 (2)顶管过程出现30mm偏差,作业队负责人采取挖土校正法,即在管体偏向一侧少挖土,而在另一侧多超挖些,强制管道在前进时向另一侧偏移。 (3)依据第三方监测数据,管顶上方测点沉降数值过大,监理要求施工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城市排水南干线工程,管道为DN1200~1500mm的混凝土管,覆土深3.6~4.0m,总长1636m;施工范围为路边绿地,土质条件较好,无需降低地下水。施工方案除下穿现况道路段采用人工顶管施工外,全部采用开槽敷设管道。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1)施工过程检查发现,为了减少顶进阻力,施工人员在管端四周超挖20mm。 (2)顶管过程出现30mm偏差,作业队负责人采取挖土校正法,即在管体偏向一侧少挖土,而在另一侧多超挖些,强制管道在前进时向另一侧偏移。 (3)依据第三方监测数据,管顶上方测点沉降数值过大,监理要求施工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城市排水南干线工程,管道为DN1200~1500mm的混凝土管,覆土深3.6~4.0m,总长1636m;施工范围为路边绿地,土质条件较好,无需降低地下水。施工方案除下穿现况道路段采用人工顶管施工外,全部采用开槽敷设管道。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1)施工过程检查发现,为了减少顶进阻力,施工人员在管端四周超挖20mm。 (2)顶管过程出现30mm偏差,作业队负责人采取挖土校正法,即在管体偏向一侧少挖土,而在另一侧多超挖些,强制管道在前进时向另一侧偏移。 (3)依据第三方监测数据,管顶上方测点沉降数值过大,监理要求施工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城市排水南干线工程,管道为DN1200~1500mm的混凝土管,覆土深3.6~4.0m,总长1636m;施工范围为路边绿地,土质条件较好,无需降低地下水。施工方案除下穿现况道路段采用人工顶管施工外,全部采用开槽敷设管道。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1)施工过程检查发现,为了减少顶进阻力,施工人员在管端四周超挖20mm。 (2)顶管过程出现30mm偏差,作业队负责人采取挖土校正法,即在管体偏向一侧少挖土,而在另一侧多超挖些,强制管道在前进时向另一侧偏移。 (3)依据第三方监测数据,管顶上方测点沉降数值过大,监理要求施工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事件二中的挖土校正法是否适用,给出顶管控制偏差的正确做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某城市排水南干线工程,管道为DN1200~1500mm的混凝土管,覆土深3.6~4.0m,总长1636m;施工范围为路边绿地,土质条件较好,无需降低地下水。施工方案除下穿现况道路段采用人工顶管施工外,全部采用开槽敷设管道。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1)施工过程检查发现,为了减少顶进阻力,施工人员在管端四周超挖20mm。(2)顶管过程出现30mm偏差,作业队负责人采取挖土校正法,即在管体偏向一侧少挖土,而在另一侧多超挖些,强制管道在前进时向另一侧偏移。(3)依据第三方监测数据,管顶上方测点沉降数值过大,监理要求施工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2.问题(1)事件一中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事件二中的挖土校正法是否适用,给出顶管控制偏差的正确做法。(3)就背景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补救?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与道路同时施工的综合管线有0.5MPa的DN500次高压燃气和DN1200的给水管,燃气和给水管道均采用钢管,并排铺设在辅路之下,需要合槽施工;两管设计中心距为2000mm。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设计图纸审核时,发现燃气管道的高程分别与现有过街污水管和电力管沟有矛盾。经设计洽商变更,调整拟建燃气管线高程,从电力管沟和污水管道中间位置穿过。穿越部位为燃气管线最低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与道路同时施工的综合管线有0.5MPa的DN500次高压燃气和DN1200的给水管,燃气和给水管道均采用钢管,并排铺设在辅路之下,需要合槽施工;两管设计中心距为2000mm。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设计图纸审核时,发现燃气管道的高程分别与现有过街污水管和电力管沟有矛盾。经设计洽商变更,调整拟建燃气管线高程,从电力管沟和污水管道中间位置穿过。穿越部位为燃气管线最低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与道路同时施工的综合管线有0.5MPa的DN500次高压燃气和DN1200的给水管,燃气和给水管道均采用钢管,并排铺设在辅路之下,需要合槽施工;两管设计中心距为2000mm。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设计图纸审核时,发现燃气管道的高程分别与现有过街污水管和电力管沟有矛盾。经设计洽商变更,调整拟建燃气管线高程,从电力管沟和污水管道中间位置穿过。穿越部位为燃气管线最低点。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