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简答题)

《水浒传》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

正确答案

第八十三回到一百回的最后十八回为第三阶段,写起义军的瓦解覆灭。人们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分歧主要集中于这一部分。总体看来,作者对农民起义英雄是肯定的、同情的,甚至是拥护的;对昏君奸臣是不满的、甚至是痛恨的。但作者有一个底线,就是起义军不能推翻封建统治和封建皇权。说白了,作者是赞同起义军接受招安的;但对起义军最后被利用、被消灭又深感遗憾。换言之,作者既不能容忍封建政权被农民军所取代,又不愿看到起义军被利用、被消灭的下场。作者客观上写出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虚伪,写出了农民军的淳朴信义、光明正大。他不愿意朝廷与起义军连年攻杀,但又清醒地认识到起义军投降也不是出路。作者思想上陷入矛盾和两难境地,所以他安排了公孙胜归山、鲁智深坐化、燕青辞主、李俊诈疯等情节。
燕青辞别卢俊义时说:“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作者找不到任何解决矛盾的办法,也不可能给起义军指出一条超越他们自身本性和特征的出路,作品只得在“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情”的哀怨声中落下帷幕,表现出鲜明而又深刻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招安以后的描写,读来沉闷凄凉,艺术上也不太成功,但其思想内容却相当深刻。他不仅符合历史上宋江起义的真实结局,而且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一般规律。招安以后的描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深刻思索。他指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忠与奸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揭示了农民起义的一般归宿,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水浒传》超越以前描写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之处在于哪里?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有哪些?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如何理解《水浒传》的招安描写?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水浒传》的版本有哪些?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水浒传》的艺术魅力何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谈谈你对《水浒传》中招安描写的认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如何看待《水浒传》鱼龙混杂的人物群像?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