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单选题)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考查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分析题意可知只有B项符合题意。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2)课文摘录:20世纪20年代,特别在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这一“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严重危机。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的四年时间里,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面积增长了40%,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似措施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某知名学者指出:“从拉美最传统的经济史的角度看,1930年是本地区工业化的一种功能性标志。人们甚至谈论危机前和危机后:此前,占优势的是出口经济;此后,标志性的是工业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张。”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2008年对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一年8月,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9月份“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古老文明、开放胸怀和科技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面对1月的南方特大冰冻灾害,5月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9月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及11月的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件,果断行动、群策群力,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这一年的世界也不太平,巴以冲突升级,索马里海盗猖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通过盘点,我们发现2008年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是,回首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缺少灾难,相反,在对灾难的反思中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这使我想起了中央民族大学敬文东教授的一句话:“我们从不缺少灾难,也从不缺少痛苦,缺少的只是对灾难和痛苦的深入审视、思考与咀嚼。”今天,我们就从对敬教授这句话的思考中来探讨本堂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人类如何应对世界性灾难?--以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解读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设计的四个教学环节是:第一,出示三幅图片,再现当时纽约股市崩溃情形下人们的焦虑;第二,出示一则文字材料,师生分析出现经济危机的原因;第三,结合一个表格,分析经济危机的特点;第四,出示大量材料(十幅图片和一则文字材料),展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贫困失业、无家可归、游行冲突和法西斯势力崛起等现象,为介绍罗斯福新政做铺垫。经过仔细斟酌,又调整如下:第一,出示大量有关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当时的历史氛围。第二,结合所出示的材料,让学生归纳经济大危机的特点。第三,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突然爆发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是偶然的吗?出示材料师生共同研讨。第四,应该怎样解决经济大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而讲述胡佛的坚守传统,并为罗斯福的大胆创新--“新政”做铺垫。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2008年对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一年8月,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9月份“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古老文明、开放胸怀和科技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面对1月的南方特大冰冻灾害,5月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9月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及11月的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件,果断行动、群策群力,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这一年的世界也不太平,巴以冲突升级,索马里海盗猖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通过盘点,我们发现2008年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是,回首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缺少灾难,相反,在对灾难的反思中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这使我想起了中央民族大学敬文东教授的一句话:“我们从不缺少灾难,也从不缺少痛苦,缺少的只是对灾难和痛苦的深入审视、思考与咀嚼。”今天,我们就从对敬教授这句话的思考中来探讨本堂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人类如何应对世界性灾难?--以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解读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设计的四个教学环节是:第一,出示三幅图片,再现当时纽约股市崩溃情形下人们的焦虑;第二,出示一则文字材料,师生分析出现经济危机的原因;第三,结合一个表格,分析经济危机的特点;第四,出示大量材料(十幅图片和一则文字材料),展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贫困失业、无家可归、游行冲突和法西斯势力崛起等现象,为介绍罗斯福新政做铺垫。经过仔细斟酌,又调整如下:第一,出示大量有关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当时的历史氛围。第二,结合所出示的材料,让学生归纳经济大危机的特点。第三,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突然爆发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是偶然的吗?出示材料师生共同研讨。第四,应该怎样解决经济大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而讲述胡佛的坚守传统,并为罗斯福的大胆创新--“新政”做铺垫。问题: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4~16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一场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性解放、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从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开始到鸦片战争前,将近三百年,“西方势力席卷南亚和东南亚,却始终未能越过中国的南大门一步”。决定性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