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阅读两位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教师A:《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节选)(教师在导入环节运用幻灯片展示与《红楼梦》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师:请大家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师:好,请同学们思考屏幕上的问题。(用幻灯片呈现8个问题,学生按照顺序依次思考、回答,教师再用幻灯片依次呈现答案)师:看来大家已经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我们再来具体品味一些美句。(用幻灯片呈现课文中的9个语句。学生思考、品味后,教师再用幻灯片逐句呈现赏析结论)教师B:《祝福》教学实录(节选)师:鲁迅的《祝福》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它写出了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的社会现实。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大意。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电影,走进鲁迅的《祝福》。(播放电影《祝福》,大约15分钟)师:好,看完了。大家来说说你对祥林嫂这一人物的感受是什么。生1:可怜。生2:可悲。生3:被压迫。师:嗯,还有5分钟就下课了。这节课我们围绕电影《祝福》讨论得很热烈。大家说得也很好。你们再想想,我们是否还读到过相同内容的作品呢?请大家在《祝福》的背景音乐下,回想,一会儿来交流。师:好,快下课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了《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大家对中外小说有了哪些认识?(学生回答,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自己对中外小说的见解)师:好,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今天的作业就是精选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给其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 问题:请指出两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方面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解析。

正确答案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
(1)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恰当运用;
(2)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
(3)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得益彰。示例:A教师整堂课都在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录音)展示教学内容,是只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而忽略语文教学规律的表现,同时整堂课下来,教师都没有应有的板书设计,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教学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都是自己利用多媒体操作,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只有预设,没有生成,虽然使用了很多教学媒体,但却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只有非用不可,而且运用多媒体一定比不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好的时候才可以用,否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特别是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自己的品读和学生的引导,过多的媒体信息,会干扰学生对语文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板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板书将教学内容形象化、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揭示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板书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文字,热爱语文的情感。B教师没有根据语文课文的特点,合理使用教学媒体,把教科书的内容直观化,忽略了对学生文本的解读。B教师通过播放电影《祝福》,把祥林嫂这一形象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这一形象深刻的解读,祥林嫂这一形象代表的中国古代广大人民群众,用电影的形式呈现,虽然能够让学生直观看到祥林嫂凄苦、被压迫、被封建礼教束缚的表象,却难以深刻体会这一形象背后的意义。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真正解读,多媒体教学不但没有起到辅助作用,相反却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阅读文本来理解文章,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多么精彩的视听效果,都不能代替语文文本的阅读,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两位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都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都不恰当。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阅读《乡愁》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我们这样吧,大家挑选两名同学,一人背一节诗,等他们把前两节背完,我的感情就酝酿好了,然后我背诵第三节,好吗?生:好!(学生配乐背诵一、二节诗)师:同学们,对不起,我的感情没有酝酿好。刚才两位同学背诵得很好,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没有赶上.我们能不能再来一次?生:行!师:这次我再指两名同学来背诵。生:(背诵)小时候……长大后……师:(背景音乐响起,教师背诵第三节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音乐渐强,静默十几秒。板书:后来啊、中年、生死离别、哀思难抑、丧母哀愁)师:记住这段的同学点点头。师:(配乐)我们一起把这一节背一遍。师:(配乐)把这首诗的前三节完整地背诵一遍。(生背诵前三节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乡愁》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我们这样吧,大家挑选两名同学,一人背一节诗,等他们把前两节背完,我的感情就酝酿好了,然后我背诵第三节,好吗?生:好!(学生配乐背诵一、二节诗)师:同学们,对不起,我的感情没有酝酿好。刚才两位同学背诵得很好,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没有赶上.我们能不能再来一次?生:行!师:这次我再指两名同学来背诵。生:(背诵)小时候……长大后……师:(背景音乐响起,教师背诵第三节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音乐渐强,静默十几秒。板书:后来啊、中年、生死离别、哀思难抑、丧母哀愁)师:记住这段的同学点点头。师:(配乐)我们一起把这一节背一遍。师:(配乐)把这首诗的前三节完整地背诵一遍。(生背诵前三节诗)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竹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段教学实录并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以下是结合新课程理念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进行的评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赞叹的,语气上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啊?生:(异口同声)好!师:(试探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文章的形式还是……生:(齐声)内容!师:(满意地)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内容!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断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赞叹的,语气上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啊?生:(异口同声)好!师:(试探地)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文章的形式,还是…生:(齐声)内容!师:(满意地)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内容!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生:有!师:什么鱼啊?生:娃娃鱼。师:啊,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们看到过没有?生(齐):没有。师:这说明什么问题?书上怎么说?生:说明闰土见多识广。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师:对了。我们以后可以到闰土的家乡去看看,大概总会看到这种跳鱼的吧。还有什么问题?以下对这段教学实录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木兰诗》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伙伴在遇到花木兰女装出现时言行神态如何?生:“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师:找得非常好,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陆续叫的几个同学都没把伙伴那吃惊的神态表演出来)生:老师给我们表演一下吧!教师课前并无相关准备,一时显得比较尴尬,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但这位教师并没有拒绝,而是迅速调整状态,接着便进入角色,用吃惊的神态表演:“啊,你是女人……”表演完后,学生给予了老师热烈的掌声对上述教学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实录(片段)的开篇介绍,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师:本文的作者是谁?生:施耐庵。师:本文节选自哪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生:《水浒传》。师:中国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三部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生:《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对此教学实录片段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