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题干)

本题共计 4 个问题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移民导致的历史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材料三:……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四: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简答题
1

将材料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表框中表示出来。

正确答案

气候出现寒冷→北方民族南下→中原人口南迁

答案解析

从材料“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可以概括出答案。
简答题
2

根据所学知识,将霍元甲定居在上海租界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形列举出来(每项空白处至少填两项)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近代以来,在通商口岸地区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上长袍马褂与西装并存;中式住宅与洋房并存。
简答题
3

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新航路开辟。
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答案解析

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简答题
4

据材料四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

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
影响: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
问题:贫富悬殊;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

答案解析

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城市人口迅速的增加,总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从材料“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可以看出贫富悬殊。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移民导致的历史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材料三:……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四: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据材料四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移民导致的历史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材料三:……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四: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根据所学知识,将霍元甲定居在上海租界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形列举出来(每项空白处至少填两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移民导致的历史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材料三:……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四: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一部著作:“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这是因为这部著作()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恩格斯在评价一本书时说:“至今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这本书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