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片段。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了其中的哪些? (4)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②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③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③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2)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的概念。
(3)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本节课教师使用了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4)【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②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③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④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本化学教科书“制取氧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2-5】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如图2-14)。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材料四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什么教学理念。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制取氧气”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参考答案 【答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1.以上是某位初中教师有关《谈生命》一课的教学,阅读并对其进行评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材料。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的目录(略)。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学设计材料。第一课时铁的冶炼[实验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交流展示]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他矿石样品。[指导阅读]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尾气处理办法;③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④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⑤得出哪些结论等。[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例题剖析]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自主评价]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3)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请对本课"金属资源的保护"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材料三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突出"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这种以元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出发,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在实验室里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和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介绍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硫的转化"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材料三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突出"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这种以元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出发,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在实验室里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和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介绍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硫的转化"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第三节,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材料三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突出“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这种以元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出发,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在实验室里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和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介绍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第三节,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材料三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突出“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这种以元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出发,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在实验室里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和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介绍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